前兩周的一個視頻 “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 在各大網絡平臺被炒的火熱,這則招商銀行留學生信用卡廣告,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初到美國的留學生,簡稱A吧,第一次和外國朋友聚餐,約好每人準備一道自己國家的拿手菜,而A不知該如何做番茄炒蛋。為了招待他的朋友,便發(fā)微信向母親求助。為了及時教會兒子,父母二人親自到廚房為他錄制炒蛋教學視頻。最后,男孩做出了滿意的"拿手菜“,并得到外國友人的一致好評,大家都很開心。
聚會間隙,當新朋友得知A來自中國,便問他,美國和中國的時差是多久?
A說:大概12小時。
這時A忽然看著墻上的時鐘,意識到美國的下午四點半,正是國內的凌晨。而此時做完教學視頻的父母,正焦急地在大洋彼岸等著他的回復,想知道兒子的菜做得是否成功。
這則刷屏的廣告遭到不少網友吐槽:連個番茄炒蛋都不會還留什么學?
當我經歷過大年三十無法回國,一個人在宿舍抱著一碗面對著電腦屏幕里的春晚小品傻笑; 明明是陽光明媚的下午卻非要拉上窗簾營造出天涯共此時的氣氛之后,整個人一看到和“家”有關的各種場景,都會被迅速帶入,跟著小小的玻璃心一下。
哈哈哈,我也知道我挺傻的,連每年春晚上朱軍的一句,祝海外華人華僑及全世界的華人同胞新春快樂,我都想接一句:hi?there,我在這呢!收到收到,謝謝了啊!
起初看了這個廣告,你懂得,我的玻璃心又碎了一地。其實,一個四分鐘的廣告能把我看哭,還真是拍得挺走心的。
但還是忍不住感慨一下,這主人公準備美國留學應該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二十來歲的人,連個番茄炒蛋都不會,到了美國第八天,還搞不清楚時差,大半夜還要發(fā)消息求助爸媽,這個智商和情商也是挺讓人捉急的。不知你看了什么感受,這廣告的文案是不是有些過了,要不要這么黑留學黨?要不要這么消費爸媽的愛?
的確,很多人都還是大家口中的 “巨嬰”,“媽寶”,但我見過更多的還是那些努力生活并且逐漸開啟自我獨立的寶寶。其次,雖說每位出國黨都不一定是大廚,但生活不能自理的真的只是少數,多少人都是報喜不報憂,生怕家里擔心。而這位同學,炒蛋不會不要緊,咱能自己上網搜一下不,用這種方法感動自己?可以說是戲精本精了。
收起玻璃心,如果我們思考下這個廣告的文案,并且回顧我們很多家庭,有太多的父母對孩子都是無私的奉獻,甚至犧牲掉自己的全部的時間,所有精力,金錢全部傾注在孩子身上,大概沒有自理能力的“巨嬰”寶寶就是這樣煉成的吧。
當整個家庭都把注意力放在一個孩子的身上時,從前所得到的關注度越高,那么以后學會獨立的路,可能越漫長。
在英國的街頭,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推著嬰兒車,并且通常是雙層或并排嬰兒車的父母。他們出現在超市,人頭攢動的商場,擁擠的巴士,火車上,博物館,餐廳...這個無酒不歡的民族,甚至酒館里我也親眼見到我旁邊的一個媽媽左手搖著雙人嬰兒車,右手拿著飲品跟朋友們干杯。那寶寶當時的表情,看起來比我還淡定。有的聲音可能會說,那么小的孩子去公共場所不安全,而且人多的地方也容易沾染細菌啊。
但我想說的角度是,這些父母并沒有因為有了孩子便放棄了自己的選擇,反之,讓孩子盡早學會適應和融入父母的作息和生活。讓孩子從小就了解到,每個人都是家庭中的一員,也都是個體。我們對彼此的愛不變,但是大家都有權利支配自己的時間,父母和子女的關系不應該只是單方面的奉獻和犧牲,父母所做的應是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給ta一個plan A?或?plan B,讓他自己選擇,或者給出你的建議,而不是提前掃掉他生活中的所有阻礙,或者用你的方式去解決別人的問題。
每個人都不應該是她人的附屬品。夫妻,朋友亦是如此。
假裝嚴肅了一下。只是我個人想到的一個小小的角度,這并不能說明歪果仁兒的教育就多么高大上,只是由于見到過很多“巨嬰”寶寶在失去這些關注度后心里產生的落差,真不是一時半刻可以獨立消化完的。
回到主題。
作為廣告來說,這個營銷確實做得好。從傳播的意義上來看,它成功挑起大眾的輿論。作為父母的看了這個廣告,有沒有心疼你們家寶貝兒?番茄炒蛋都吃不到,快給ta辦個招商銀行信用卡,以免下次再來個木耳炒蛋,菠菜炒蛋,都要勞煩老兩口半夜起來錄視頻。再不濟,就別跟雞蛋較勁了,刷卡叫個外賣,大家就都省心咯。
寫到這我忽然邪惡了一下,想想如果我媽半夜被我搖起來讓她教我做道菜,她會什么反映?
大概會瞬間把我拉黑吧。我都出來這么久了,這位小姐姐前幾天還在問我,我倆時差到底是幾個小時。
所以半夜被手機搖醒的只能是我。
嘻嘻。
畢竟我老媽最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