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在疫情來臨之后
? 2020.01.31日凌晨,大約6~7點時分醒來,在心中盤旋又盤旋,有好些話想說,想錄成一段微課,可后來又猶豫著(老家家里錄音條件有限不夠安靜)還是用文字寫下來。
? 距離因新肺炎引發的疫情管控已有些日子了,回憶自己最初的時候還有點不太在意,覺得應該跟自己沒啥關系,粗心的連口罩都沒買,一直到年三十晚才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發現原來離自己并不遙遠,細思極恐!大年初二晚上九點多,幸福家杭州負責人顧紅老師在群里發出招募心理援助工作者的通知和鏈接,點開的那一瞬間是馬上報名的念頭,下一秒心里發出一個聲音:你能做什么?是否有足夠的底氣和勇氣去面對那些患者或奮戰在一線需要心理援助的醫護人員?如果不能做好,萬一給自己給他人造成新的創傷怎么辦?雖然有兩張“***證”,雖然十余年來開導家長朋友無數,但都無關生死,只是生活瑣事和小孩子的成長教育等,最差的結果也不過是對對方沒有作用而已!可是這次不同尋常,想起曾經秋蘭老師說過,當年的汶川大地震就有許多熱情的好心人,去援助反而幫了倒忙,同時也告訴我們,災難過后的一年左右,才是那些人們最需要心理援助的時候。此刻當下,最應當做的是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共同抵御疫情,做為普通百姓的我們,最有效的支持就是大家都安靜地待在家,不為國家添亂。
? ? 災難當前,于我,最難面對和處理的便是“悲傷”了。一直認為自己不具備很好的處理悲傷的能力,當初學心理學時,深以為自己是在十歲那年痛失父親而“凝固”抑或是“逃避”了處理悲傷的部分。縱然前幾年已請老師為自己做了個案處理,可是內心依然有著深深的不確定,所以也從不愿揭人傷疤與痛處。
? ? ? 面對悲傷,每個人的身心感受、行為反應都不同,若是能放聲大哭倒也宣泄得痛快,若是不能,又該如何是好?如若沒有設身處地同樣的遭遇,哪來什么“感同身受”?!子非魚,我非你……一味的安慰鼓勵,實在太蒼白無力,而過于的冷靜陪伴,怕是又讓人心生寒意,這其中的度,決不是僅憑一腔熱血、滿懷善良就能把握得好的。即便如此,面對無法預知的疫情,我亦做好心理準備,縱是微光,哪怕只能溫暖一個心靈,也好過袖手旁觀。
? ? 現今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配合與相信,還是那句老話——“相信相信的力量”,國難當頭,顧好小家則是顧全了大家,照顧好自己和家人,就已為社會做出了貢獻。
看著身邊熟睡的天使臉龐,心中升起對未來無限的向往,向往著孩子們長大時,那自由健康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