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首次嘗試跑10公里,還好跑下來了,沒覺得很吃力。自從鼓山回來,好像體力好了很多,突破了十公里大關,半馬就在不遠的前方,噢耶!
爬山與跑步可能有互相促進的作用。年初爬山的時候,難度不比鼓山,下山后很累且次日渾身酸疼。在去鼓山之前的一個月,我隔三差五去跑個五公里,最多一次八公里。然后,鼓山當日下來后沒有特別累的感覺,次日身體也很正常,沒有不適感;第三天去跑五公里的時候感覺輕松了好多。
言歸,接著說鼓山,我還沒下山呢(捂嘴偷笑)。
過了高潮,就算不是很差的事情,也會有落差的啊。更何況是一段泥濘黏滑的上坡路,能把防滑鞋子里凹凸不平的凹全部用泥填平,還有碎石時不時地往下掉,這也還好,十分鐘左右吧,就沒了,上來得使勁頓腳,把鞋縫里的泥震掉,要不相當于一直走在這種黏滑的路上,也不安全。接下來約有半個小時的上坡路,沒有臺階,就是腳掌和小腿要由90°變成15°那樣的坡度路,真是考驗大腿小腿的協作性;沒有一顆超過一人高的樹,頭頂著大太陽,一邊低著汗涔涔的腦袋找下腳的地方,一邊把臉、脖子和胳膊捂得嚴嚴實實,身上穿的防曬衣都濕透了,緊緊地貼在身上……啊,真的不能細憶。
好不容易有個高地,雖曬,勝在不悶,有風,前面兩個人和李隊一致說有個好地方就在前方不遠處,驢友愛稱“小風門”。
走去小風門的時候也挺有意思的,沒有路我們只能背靠大山前進,走植物和山體之間的那道縫隙,一條腿放進去都嫌粗,不是我腿粗,誰來誰腿粗,尤其沒有穿長褲,恨不得腿變成針那么細(捂臉哭),回家看到我的腿好像受了容嬤嬤的鞭刑……。為了避免有樹枝打臉毀容,我總是用手捏著樹枝不帶刺的部分拿開,可是拿不了太久,一會忘記了,手一松,后面的李隊就遭殃,會被打,幸好長得比我高(燒燒香)。李隊說,要雙手合十用胳膊肘去擋開攔路的枝枝葉葉,一來不易受傷,二來可保重心穩定。不得不說,老司機就是老司機啊,我腳下打滑好幾次,有次一不小心還坐在了地上。這段路很長,走得我都快絕望了……
終于趕到小風門,腿都軟了,那風吹來,一步都不想再走,大部分人到這里會吃東西補充體力,可以真真一點都不餓,吃東西也是為了減輕負重。哎,我帶了巧克力和面包和肉腸,又一次在經驗中露怯;上次我們三個一起去王莽嶺是在冬天,山上還有積雪和懸冰,當時李隊說要帶巧合力,同行的有個旅游帶了烤雞,感覺好棒;結果我這次帶了巧克力和肉腸,只感覺難以下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