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抹清酒
說來好笑,一直以來是滴酒不沾的,從小成長的環境周圍能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從來都是老爺們,很難見到會有女性喝酒的場合。
即使聽到,見到,話語也不是太好聽。周圍的環境一直在充斥著一種警告的氛圍,或者說是警醒。
從小對于喝酒這件事,一直不甚在意。記憶中多數喝酒能喝的讓人賞心悅目的場合還真是寥寥無幾,酒后百態,還真是各人姿態百顯。
我還是比較喜歡自家,母親喝小酒的模樣,記得每逢有節日,心情不錯的時候,母親都是會多做幾個小菜,擺出酒杯,和父親小酌倆杯的,話題無關就是各種家長理短,瑣屑小事,還有就是我。
每每此時我的心情都是有些小雀躍的,卻又不想會被發現,但吃菜時上揚的嘴角會出賣當時的心情。
記憶中母親喝小酒是留給我很深印象的,之后見過母親自己一個人喝酒,當時看見,莫名的難受。
后來,很少再見她喝酒。我一直想長大后有天我可以陪著她小酌倆杯,談談我的一切。卻一直沒有機會實現,總是會被各種事情纏身,越來越少陪在她身邊。
近幾年,過年回家,看到她心里總會難過,我長大了,她的白發也越來越多了。
記得一年,好像是大豐收的時候,那時我約莫是七八歲的模樣,記憶中那天家中來了好多親朋好友來幫忙豐收,那天母親做了很多菜,雖都是家長小菜,我確實滿心歡喜,因為大多數菜,都是我喜愛吃的。
快要吃飯時,母親隨意說因為都是親戚無外人,就瞎做的幾道菜,買了些酒水,飲料,讓大家不要嫌棄,先吃著,喝著。
當時的我一直只惦記著吃(從小吃貨的本質,就顯露無疑),就等著上桌,吃好吃的。不知是誰說了句,大家伙趕緊上桌吧,小家伙們都等不及了。頓時,周圍一片大人們的說笑聲,當時自己雖小,臉頰肯定也是微微發紅的。
片刻后,也不顧及什么就去桌上,大吃大喝去了,反正無外人。大人們,一直在喝著各自杯中酒水,聊著各自的話題,時不時對著對方微微點頭示意,好不盡興;小孩子們喝著自己喜愛的飲料,吃的無比歡實。
當然不排除我,當我吃飽時就開始,在桌間來回看,原諒小孩子的好奇心吧。
也不知是誰,問了句,我在看什么,我當然不會說,我在觀察他們,可能當時他的視角看到的是,我在盯著他們的酒杯在看,就問我是不是想嘗下他們的飲料,騙我說很好喝。母親發話說,無事,我可以喝。
也不知是誰,我記得當時可是倒了大半茶杯,還是大的鐵瓷杯。
我竟是傻不冷的給喝光了,喝完還被問,好喝嗎,也不知又是那個熊孩子道了句,某妹子,喝醉啦,她不會說話啦。我居然還回了句,誰喝醉了,你才喝醉了。
然后就呆在母親懷里,隱隱約約,聽著大人們的笑聲之后的閑聊聲,眼皮不自覺下沉,似乎聽見母親說:估計是睡著了.......閑暇時也跟朋友聊過,也就是逢三五好友時,可以小酌倆杯,聊聊各自共同話題,好不愜意。
最近總覺得有些上癮的趨勢,似乎也很久沒喝過了。上月宿舍一姐妹結了婚,要走了,平日里打打鬧鬧,習慣了。
大家都知道要離別了,各自心里多多少少都是有些難過的,雖然明知道現在有各種高科技,大家不會斷了聯系,但心里各自都明白,辭去一別是經年。
那幾天也是無限感傷,在這座陌生的城市,大家來自四面八方,相聚在這一場,緣聚緣散。又怎么會不感傷。
酒這東西,以前從沒發現它的好,一旦嘗試了之后就像吸了大煙似得好像再也離不開。
難怪大詩人李白這么愛飲酒,《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作者有話說:
此文是作者的好友米娜醬的文筆!感情充沛,帶著一種不可阻擋的情懷!
進入社會之后的我們,現在還懂什么是情懷嗎?看看這篇文章是否帶你找到那個叫情懷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