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得晚了,醒來時已經9點45分了,我完全沒聽到鬧鐘。
一上午在辦公室好像也沒做什么,反而有些焦慮。
早上看到有人評論我的詩,說寫得太直白了像散文,像散文就像散文,你就當散文看好了,反正也不收錢。
這年頭,睜開眼就是在想怎么賺錢,那還有空研究什么詩呢?詩人嘛,要么有病,要么有錢。有人給我提建議,你可以多看看余光中的詩,可以學習一下。
我心里想,哦,余光中是臺灣的,我怎么說以前把余秋雨當成臺灣的了,看來也不是完全誤會,兩個都姓余嘛,還是有點相似的地方。最近我斷斷續續的讀完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讀完一本書是不是要寫點什么呢?好像又不記得什么,或許是忘了。好吧,我記得寧古塔,這能算是在書本中最大的收獲嗎?書還是不錯,反正余秋雨的散文看起來像小說,小說看起來像散文,反正是講故事聽懂了就行。非要搞出一翻大道理來才好嗎?
上次不知道是在哪里看到的,有人說圍城寫得不錯,可以看看。昨天買了一本回來,發現又不想看了。但是我買回來了,要是不看我老婆肯定要說我,就知道買書,你以前買得那些書你都看過了嗎?我還是看看吧,開頭有些乏味,但看了一段之后還是有意思的,至少能看到下去。網絡時代接觸的知識太多了,有很多東西可以不必看,比如四大名著,我只看過《三國》,覺得三國還是很不錯的,先看得電視,然后看三國演義,然后還看了三國志,前些日子又看了易中天的三國紀,易中天是瞎寫,反正別人的書他都要重寫一遍,是不是槍手寫的,老頭子精力這么旺盛完全不科學。
看三國有什么好處嗎?好像沒有,看了就看了,跟生活中的事情沒有什么直接關聯,讀書大部分是無用的。無非就是知道一些事情,反正書上說的未必是真的,羅貫中寫的是小說,真真假假無所謂,三國志寫的歷史好像真的,但是事情過去那么久了,誰能確定呢?在小說中,關云長義薄云天,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這些都是虛構的,就算有些事情是真的也都不是關羽干的。真相就是這么慘不忍睹,還有那場有名的單刀赴會,也沒有小說里寫得那么牛逼,關羽是一個人去的,人家魯肅也是一個人去的,一對一,有什么好吹的呢?
至于關羽的死,并不是戰敗的問題,而是劉備希望他死。這里面有個原因,原因是什么呢?劉備稱帝了,不再忠于漢朝,而關于呢其實是忠于漢朝,因為關羽是漢壽亭候,這個封號是漢朝給的,他覺得很傲驕,而劉備給他封的五虎上將他并不接受,所以劉備就有想弄死他的心了。這就是為什么一個人孤軍奮戰沒有人接應的真實原因。
電視里都說曹操是反面人物,我覺得曹操才是真英雄,劉備是真孫子,劉備也就是長得好看點,曹操吃虧在長相上。話說曹操是敢做敢當的,劉備是演技派的,裝孫子裝的一流,名幅其實的大耳賊。
我們常說一句成語“扶不起的阿斗”,事實阿斗還真沒有想像的那么差,首先諸葛亮大權在握,根本不放手何來扶不起來一說,再說蜀國常年征戰,財力人力都極度貧弱,所以投降對老百來說是最好的選擇,大英雄都是勞民傷財的主,不值得贊揚。反觀阿斗小兒有大智慧,一句樂不思蜀就躲過了殺身之禍,有人說他傻,輸都輸了,想不想都一樣,誰不想活著呢?
繼續說四大名著,其在實清以前四大名著里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很多人說《金瓶梅》比紅樓夢寫得好,其實沒有什么可比性,雖然我還沒看過《金瓶梅》,但我知道西門慶,紅樓寫的是落魄貴族的生活,而《金瓶梅》反映的市井小人物的世界,兩種不同的世界觀,對比起來老百姓真正能讀懂的也只能是《金瓶梅》,你愣要說你能看懂紅樓夢,我只能說你們家祖上姓愛新學羅,你牛逼。
我們現在了解的四大名著都以為是一個作者寫的,《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羅貫中寫的,這是錯誤的。其實,這是不同時代的多個作者集體創作出來的。《西游記》是吳承恩,事實上呢這些小說都是流傳很久的故事,《西游記》的最初版本是元雜劇《西游記》,作者是元末蒙古族作家楊景賢。后來吳承恩的小說《西游記》是在其基礎上改編的,沒有多少原創。可能教科書上只寫一個作者是怕小孩記不住事,如果寫多個作者考試太麻煩了,就算在一個人頭上好了。我以上說的這些就一定是真的嗎?也不一定,我只是想讓大家學會懷疑,會思考,歷史上的東西真假都是為了騙人。
比如清朝第一貪官和坤,我現在能想起來就是王剛那個光頭婑胖的樣子,其實人家和坤當年可是真真的小鮮肉,比都教授好看多了。影視作品都是騙人的,王子和公主也不一定是在一起的。
昨天,老婆問我:你很久沒有參加攝影活動了?
我說:是呀,最近好忙呀。
每天的時間都去哪兒了,工作,讀書,健身,休息,每一天都過的好忙碌,我們真的有這么忙,如此地忙碌又是為了什么?
有時候跟身邊的朋友聊天,發現大家都好忙??赡苁俏壹骖櫟奶嗔?,所以最近我又開始減少自己的目標,有時候,想要的越多,越得不到。無論你有多少目標你都需要一個個的去實現,同時做很多事情是不會有結果的。
哦,今天還買了個風箏,周未去放風箏吧。
我是凡了,堅持點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