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開在墻角的一朵花,雖不顯眼,但彌漫的芳香卻能沁人心脾;信仰是行駛在海洋上的一掛帆,雖然渺小,卻能乘長風破萬里浪;信仰是燃燒在黑暗中的一根蠟燭,雖然微弱,卻能驅散夜的陰霾.
——題記
人生有了信仰才會擁有前進的動力,才會擁有奮斗的目標,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英國的培根說過,有偉大信仰的人,生活永遠放射著光茫.
文藝復興時期的喬爾丹諾·布魯諾為了堅持科學真理,進一步的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論;然而科學并沒有戰勝愚昧,并且遭到了天主教人的追殺,被釘于十字架前,誓死不屈的他烈火焚身仍高呼科學真理.他言道:“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來的世紀會了解我,知道我的價值的.”他用生命堅定了自己的信仰.“愚昧不會永遠戰勝真理!”
音樂天才貝多芬26歲便創作了三首奏鳴曲,可是在輝煌到來的同時不幸地隨之降臨,由于治療不善,他雙耳失聰,失去了作為一個作曲家要比別人更苛刻的聽覺,可他從此就放棄了嗎?不.為了音樂,他用一枝小木桿,一端插在鋼琴里,一端咬在牙齒中間,在作曲時用來“聽”音,他對于音樂的追求,對于音樂的熱愛,對于音樂的執著無疑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在這個痛苦的過程中,他始終明白:“音樂能帶給人無限的快樂!”
古人韓信甘愿忍受胯下之辱,只為將來成就一番功業,后成為漢主劉邦麾下一員名將;
司馬遷忍辱負重完成《史記》,繼承父志,終成為文化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白帝托孤,諸葛亮為扶后主可謂鞠躬盡瘁,心力極度透支,故有“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美名;魯迅棄醫從文,只為喚醒中國人的麻木,而自己一生飄泊,四處流浪,最后不也成為一代文豪,一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
綜觀歷史現實,騁目古今中外,像這樣有杰出成就的人,哪一個沒有偉大的信仰,哪一個沒有綻放著勝利的火花!信仰是一雙翅膀,小鳥擁有了它,便可展翅高飛,飛出自己的痕跡;信仰是一本樂譜,人們擁有了它,便可盡情彈奏,奏出美妙的音樂,奏出自身的價值!
愿我們的人生都擁有一個偉大的信仰;愿我們的人生時時綻放著耀眼光茫,愿我們的人生更加美麗輝煌!
2.
信仰
我們的生活是多么疲乏,單調與無味.我們的心時時刻刻被各種痛苦所淹滅著.我們不再睜大好奇的雙眼饒有興趣地打量著周圍的世
界.剩下的,常是一條指向自私生活的道路.我們曾懷著怎樣的希望踏上人生的旅途,卻不想被擠到了這樣的末路上.但是,我說,我們可以做出選擇,讓我們留住
最初的信仰,重新審視腳下的路.那樣,我們會堅定地正確地跨出每一步,并且是充滿著快樂的.
讓我們反省,我們為什么會憂傷?我們患得患失,總因自己不能得到什么而難過.這便是我們無恥的傷感.我們把自己的靈魂束縛在狹小的個人肉體內,每一個想法,每一個舉動都是為了這個自己.自然,有許多的不滿足,所以我們苦悶了.讓我們自覺地剝去裹緊在身上的僵殼,去與外面的世界做新鮮的交換.因為你快樂,所以我快樂.這才是人類文明的社會,一個彼此透明,閃爍著互助互愛光芒的社會.
我們對人生曾經是有信仰的.那時的心中,絕對沒有一個舒適的安樂窩,一個令人羨慕的職位,更不會是呼風喚雨的權勢.男孩子或許夢想過漫游宇宙,與外星人交交朋友;女孩子或許夢想過穿上最漂亮的衣裳,在百花叢中和孩子們一起跳舞.這些我們最初的夢想,請不要用幼稚來形容,幼稚的倒是放棄了孩提夢想的人,他們總認為那世界永遠只是個虛幻的空中花園,不戰而敗,向世俗投降了.這多么可悲哪,不經歷艱辛的奮斗,怎么可能一直走在自己的道路上?留住我們的信仰,在混濁中走出光輝的大道.
可現實里我常懷著憤怒聽到許多“導師”對剛哭過的孩子說:“別太天真了,
生命不是完美的,你正在長大”在孩子們心中,生命應該是美好的,他們永遠不會受傷.可一離開童年的窩,稍稍走自己獨立的路,便要遇到挫折.這些挫折絲毫不
留情地把期待中的美好打破.于是,“導師”們就有了顯示傷疤進行說教的機會了.這些人對于生活正如街頭的叫化子,要得到飯便是美好,要不到則是不美好.他
們又把孩子引誘到這道上來.孩子們心中的美好絕不是對生活乞求的一輩子,而是奮斗的一輩子,只是他們太小不懂得表達罷了.在成年“導師”的誘騙下,孩子們
往往改變了信仰.當一個孩子哭泣時,人們曾做了多大的錯事!我們所面臨的考驗是要去努力建設一個美麗的世界,可以護住一顆顆純真的心,而不淪落于平庸的生
活中去.
對生命的信仰來源于最為深切的愛.我知道每一個生命的誕生并不容易,這些來之不易的生命進化到現代,且組成一個大家庭更
不容易.我感謝上蒼對我的厚禮,我所要做的是要以我這微小的形式來顯示出上天賜予的內在潛質.我深愛著自己的生命,并且相信她的能力,我相信自己所能做的
絕非僅僅給予她載體的豐滿,我要豐滿她本身,絕不允許她陷入迷途不知所措.為此,這“我”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同樣也深愛著其他的生命,這是怎樣才能表達的
一種感情啊!希望會有一天,每個人都能大聲地喊出:“生命啊,我愛你!”
把對生命的信仰重新化入現實的生活中去,讓我們擠出一點點的時間與空間,來容納信仰.
有許多冷漠的聲音在說:“信仰的一輩子,無非是替別人做了嫁衣裳.”那么我對著這冷漠大聲回答:“我愿意用一生為所愛著的做最美的嫁衣裳.”會有一天,我以塵埃的形式自由自在地飛翔.我會看到一個美麗新世界. 仰
澳洲曾經出現過一個野蠻民族,族人不分男女老幼,個個孔武有力,赤手空拳也能和獅虎搏斗.殘暴的性情加上天賦的力量,令其他弱小的族群長期生活在他們的欺凌之下.
但經過調查,這支民族后來卻是澳洲所有稀少民族中最先滅亡的一支.
聽說,有人暗查出這個民族傳襲著一種奇怪的信仰——禁止洗澡.他們認為身體的污垢是神賜的禮物,若是加以洗凈,力量就會消失,形同軟弱的兔子,毫無反抗之力,只有任敵人宰割.
于是,幾支弱小民族聯合起來,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將暴漲的河水導進他們所居住的洞穴.
果然,突如其來的河水沖刷,令他們發出驚惶的哀號,一時之間,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量,一個個癡呆地癱倒在地.
當一支支石刀刺進他們的胸膛,盡管鮮血四濺,他們卻在相信力量已經完全消失的心理因素下,不做任何抵抗.
研究人類學的專家說:信仰使人擁有力量,信仰也使人失去力量.
其實,信仰不該用來“造神”,信仰應該用來造“我”,因為,一旦萬能的神無法開啟更高的智慧,反而變為人意識上的障礙,無疑的,“神”終將成為“我”最大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