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
1.怎么樣能夠獲得大智慧?
觀察一個人要“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p>
2.一個人的生命如同下棋,要看在多大的格局上展開
3.在這個世界上,不一定是外在的一切來決定一個人的生活品質,常常是他內心的取向決定了他的生活品質。
4.真正的智慧有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面對人心,你擁有什么樣的判斷力?!腔壑?/p>
5.仁者愛人,就是用一種發自內心的善意去對人好。
6.有時候一種外在的投射,一種虛幻的假象,在某一個瞬間讓你覺得比真實的自己要高大很多,又在某一個瞬間讓你覺得比真實的自己要渺小不少。
一個人的心怎樣才能夠保持著恒常到判斷呢?這需要我們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保持一顆平常心。
7.怎樣能做到仁?
恭,寬,信,敏,惠。
恭,對所有人都寬和,恭敬。/恭則不侮/
寬:寬則的眾/同樣的生活,不同的解釋,境界就大不一樣。
信:信則人任焉
敏:不僅僅是表現在這樣一種敏銳,敏捷上,還表現在一個人對自己生命的自省,對環境的觀察上,能夠防微杜漸。
惠:惠則足以使人/從大局出發,不計較屬下的小過
8.怎么提高個人修養?
崇德,修慝,辨惑
崇德:先事后得,非崇德與?(一個人遇到任何一件事,都好好先去做事,把它做到位,做完美后,再考慮自己的名譽,報酬。)
修慝: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
辨惑:一個人內心如果一直有理性的是非判斷,就不至于出現這種沖動。
9.真正有仁愛的人,他熱愛山川河流,熱愛四時風物,熱愛和別人在一起的歡樂時光。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 雍也>)
11.仁愛就是改變我們生命的狀態,以歡樂的信念去面對世界,在世界跟自我之間建立一種和諧的關系。
感:沒看到一個,都會自省。論語其實容納了很多我們平日探尋的問題,答案就在于悟中,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