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花了一個小時把松本清張的《單身女子公寓》看完了。
這是一本不算恐怖的懸疑推理探案小說,故事并不讓人覺得害怕,推理部分也并不足夠嚴謹,引發我感興趣且愿意思考的是女人到底該如何生活,尤其是處于單身狀態的女人該如何生活才真的感覺幸福。
小說的一開始是以一個普通女職員和子小姐的視角來敘述故事,她是一個公司的打字員。她對于工作的懶散態度,對于自己的未來茫然的樣子,作者寫的很淡,但其中讓人覺得很容易聯想到自己。職場十多年已經讓她成為老油條,而因為種種原因她并沒有結婚,沒結婚并非是因為她不想結婚,恰恰相反,是她外在的條件讓她不足以走入婚姻的殿堂,找不到合適的人。
由和子的角度引出了單身女子公寓,以及住在這所公寓的其他人物來。
慢慢的,作者開始鋪墊,第一起被害事件出現,警察進入讀者的眼中,在流程中開始審問公寓的各色人等,蛛絲馬跡開始顯現,第二起遇害事件發生,警察推理出了嫌疑人,結果,嫌疑人竟被害了,這是第三起兇殺事件。
直到這里,作者借警察的口推理出真正的兇手,竟然是住在公寓里那個最老的女人,六十多歲的寡婦,她的丈夫曾經是昭和時期的外交官。
而她的殺人動機是因為自己的養老錢被第三起遇害人給花光了,第二起遇害人則是實際花光第三起遇害人錢的人。
結局以對話形式結束,戛然而止,卻讓我聯想到很多。
這本小說是1985年在我國出版的,可以推測松本在寫這個故事的時間一定比這更早,也即在30多年前的日本,就已經出現了很多現在中國所謂的剩女。這些女人被松本寫的非常形象生動,而當時的大環境和女人的處境都讓人看著很悲涼。
這引發了我的思考,女人,可以謀生的技能無非是這三種,靠父母,靠丈夫,以及靠自己。
靠父母畢竟是少數,因為大多數人的父母都不見得有錢且愿意一輩子養著女兒,所以這條路pass。
靠丈夫,的確有很多人說過讀書讀得好不如嫁個好丈夫,但我總覺得一個女人,要想活的更有安全感,更有價值,靠別人都來的不那么痛快,手心向上依靠別人那一點不牢靠的愛,實在像沙堆上的城堡,指不定哪天就陷落了,這條路我徹頭徹底的不看好。
最后一個則是靠自己,像一個男人那樣在職場拼搏,賺錢養活自己,當然不容易,但是自己賺的錢都是自己的,花起來也痛快淋漓。即使受委屈,也不會落得別人的怨怪。
這本《單身女子公寓》卻講了多數靠自己養活自己的女人的寂寞與無人知無人愛,社會上的人對她們的偏見,以及她們自己對自己沒著沒落的自怨自艾和無解的苦悶。雖是推理探案小說,卻讓我覺得身為女性,在感情上無法脫離依靠別人而感到悶悶不樂。
一個獨立的人,應該是物質精神都獨立的,這樣才會活的比較快活的。但是,人有時候的弱點,畢竟要走很久的路,看過很多的風景,和自己進行無數次的艱難對話,才能化解這種對別人的要求過高后的失落,以及無人知無人懂的寂寞惆悵。
說到底,人生本來就是孤獨而寂寞的,所以,才會有那么多的癡男怨女,這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個女人到底該如何活著才能擁有真的安全感和幸福?結婚已經不能完全讓自己幸福的時候,單身也覺得苦悶的時候,也許還有別的選擇吧?
說到底,愛是一種資源,假如這種資源沒有了,注定得不到,不如放開手去努力工作,沒有愛,還有錢,也是好的。
否則,就像這本小說里的嫌疑犯,沒有了愛人,也沒有了愛人給她留的錢,只能把自己送到監獄里去養老來獲得安全感,這就太心酸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