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對著那個坐在椅子上寫字的男人說,我可以把信留在這里嗎?
他接過信,看見信封上的教授兩個字后,抬頭,望著她。
那一刻,他們懂了。
她明白了,他原來就是教授。他明白了,她原來就是小蝦。
而我,在那一刻,淚流滿面。我早就知道,他們會相遇。所以之前所有的錯過,都不會覺得有多遺憾。
他們通過一封封信而結(jié)識,在每一次的文字交流中抵達彼此的生活,以及靈魂深處。或許,人們對于不認(rèn)識卻有著感情共鳴的人會投入無限的自我傾訴,從而更加了解自己的生活處境與內(nèi)心蕩滌。
沒有想到的是,她會愛上他,他會愛上她。兩個孤獨的靈魂交匯,像深處大海,靜水流深,融合纏綿。
如果一開始,就抵達彼此的心靈角落,那么相處,會更加容易一點。這是我一直堅持的看法。如果從不在意各自的痛楚,也就不會惺惺相惜,也就不會走向交匯。是兩根平行線,各自走向各自的終點。
心疼她的痛楚。老同學(xué)辜負(fù)的信任,一個男人對于金錢的任意,經(jīng)濟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的疑惑,沒有了詩是輸了的堅持。活得比誰都認(rèn)真,所以活得比誰都悲慘。
心疼他的孤寂。對于人群,有著天生的疏離感,不敢靠近。沒有安全感。用刺來保護自己,也用刺去扎別人。所以,他始終是一個人。
他們終于走向了彼此。她說,我沒有刺來保護自己,所以被扎會很疼。他說,我有刺去保護自己,但我依然會很疼。
我們和他們都一樣。
利用周末的時間和朋友去看了這場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對朋友說,肯定是一部很文藝的片子。看完,感受是真的很文藝,因為在現(xiàn)代,我們基本上不會再用寫信的方式去交流自己的想法了。交友軟件那么多,但我覺得寫信的方式雖然很傳統(tǒng),但真的是一種很有韻味的方式。首先,心得靜下來,去寫,去等待,那樣的一個過程,是非常美好的。生活有時候太浮躁了,用這樣慢性的方式,去交流自我,治愈的力量會更充足一些。
所以,會被電影里的情節(jié)所感動。他們都是那樣的需要自我交換,自我治愈,自我融合。
愿還保留著那份赤誠,因為它會讓你遇上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