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某本書,某個網站上,某篇文章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母親也是第一次做母親,做不好,不要怪罪于她。”是啊,她也是第一次承擔母親這樣艱巨的任務,她本沒有義務撫養你,教育你,可是母親是世上扮演著最辛苦,最操勞,默默為你付出卻不曾你回報的角色。
也曾在某個搞笑對話里看到一兒子
與一母親的對話,讓我記憶還蠻深刻的。
母親問:“兒子,你今年幾歲了?”
兒子僅接著回答:“3歲啊。”(手上擺弄著3歲的動作)
母親又問:“那爸爸幾歲啊?”
兒子回答:“3歲啊。”
母親很疑惑。
又問到:“你爸爸怎么可能和你一樣呢,才3歲,有爸爸才能生的你啊。”
兒子沒有在意。也沒有思考。
一副自信的樣子回答到:“也正是因為有了我,爸爸才當上這個角色的啊。”
是的,爸爸也是3歲,正因為如此,所以他們和我是一樣的,我們在蹣跚學步的同時,他們也在學步,學著如何照顧你,如何教育好你,我們在成長的同時,他們也同樣在成長,只是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比我們更要艱難,更要曲折,我們的成長有他們的呵護備至。
摔倒了有人扶著,有人幫你處理傷口,亦或者幫你拍拍屁股給你安慰,給你鼓勵,餓了有人喂著,想睡了有人把你捧在懷里。可是他們沒有,他們沒有人教,沒有人告訴他們,這里錯了應該糾正,他們只有在幫助你的同時,得到成長,他們只有按照自己的方式把自己所能給你的最好的帶給你。
盡管我們知道這些父母的不容易,可是常常還是會和他們逗逗嘴皮子。
有句網絡話說的好:“道理都懂,可是你愿意呀!”
我能吐槽父母的真的有很多,可就像最近發生的這件事情,我真的很不能理解了,我是個粗心的孩子,不像別的女孩子一樣手細心細,有時候常常毛手毛腳的,不是弄壞了門把,就是不小心砸碎了碗,我在班級里是個宣傳委員,要在網上抄一些文字,明明要抄防溺水,卻抄了防火,這些還不止,因為是新學校,不知哪個黑板報是自己班級的,卻把別人剛寫好的,檫的一干二凈,想想這些確實有些丟臉,也不怪罪父母對我這樣的行為也是情有可原,可是他們卻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止我對各種的興趣愛好,小學的時候我體育好,可是他們偏偏在老師面前說什么體育好有什么用歪,到時候身體弄垮了類,我就這樣退出了。如果我堅持下去,可能現在是另一個我,很多同學也曾因為體育好,而招進了好的學校。到了初中我進了表演隊,我爸不同意。說又浪費錢,畢竟他們還是很寵我的,特別是我爸,我說了的,他都會覺得是好的,我媽也比較喜歡這種文藝的,所以我第一次得到了他們的同意。暑假游泳說水深,只能到小河邊玩,他們都在游泳,就我在下面,那我玩什么,反正我的各種興趣也在他們的口中什么浪費錢,什么不好,我粗心做不好,什么我不行……中一次次的被破滅。
我真有時候很生氣,為什么他們理解不了我,我也想開闊眼界去看看我未知的東西,我也想知道陜西的長城是怎么樣的,海邊的美景又是如何,我小時候就幻想自己穿著長裙在海邊拾貝殼,我也想讓我能嘗試到更多,你們能不能不要把你們的老思想放在我身上,我還小,要看的更遠,走的更高,這樣我才能更好去充實自己,你們知道么?學校有興趣報名的我都會去報,我想去挑戰更多,想拿更多的獎,可能知道我自己不行,可是我會去試。
你連去試的勇氣的沒有,怎么能看到勝利,即使我成功不了,但是我有勇氣,我也相信,能在不久的將來,能讓自己變的更強大。
我想起來一個在學習群里看到的素材,有這么一篇文章,和我很相似,他的童年捕撈的蝦,常常被父親全掀翻在河溝里,上山砍柴,常常被父親一把火,將那堆柴木化為濃煙和灰燼。但是有一句話,我很喜歡,也很難做到。
人生的三只兔子不可追。
少兒時代,教室之外嬉戲玩耍是一只兔子,你若去追趕它,它就會發給你荒廢的一生;青春時代,校園之外名利富貴是一只兔子,你若去追趕它,它就會帶給你虛榮的一生;中年時代,社會上的燈火酒綠是一只誘人的兔子,你若去追趕它,它就會帶給你墮落的一生。
所以,母親我不怪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