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月之戀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又是九月,一個秋高氣爽的收獲的季節,田野里滿眼長滿了農人豐收的希望,我仿佛又看到叔公傴僂著腰,戴著頂破草帽在田間勞作了。
叔公是個聾啞人,兒時的一場大病剝奪了他作為生理正常人的權利。我曾在新修的族譜里看到叔公原本有一個很文雅的名字“家璧”,只是后來他在生產隊里出工,為著記工分的方便,人家把他的真名給忘了,或者嫌那名字太麻煩,村里的一個文化人便給他取名“不言”,那意思不言而喻。
從我有記憶以來,叔公一直和我們生活在一起,他陪我度過了懵懂的童年,青蔥的年輕時光,他勤勞淳樸的性格,他對生活的那份樂觀和豁達時時感染著我,就像黑夜里的一盞明燈照亮我生命的航程,使我在想偷一下懶的時候,忽然又產生無窮的力量。他的堅韌,他的樸實無華的作風向我傳遞著一種無聲的力量。他的形象已經深深烙在我的腦海里,成為我精神家園的一部分;在這一點上,很少與我們生活在一起的爺爺是無法取代叔公在孩子們心目中的地位的。
小的時候,叔公常帶我們到他種的桃園里摘桃子。孩子們像猴子一樣爬到桃樹上,一邊摘一邊將摘的熟桃往衣角上一揩,身子倚在樹枝上貪婪地咀嚼起來。叔公看著我們,來回在樹下轉悠,嘴里不停地喊叫著,那意思是讓我們當心,別從樹上掉下來。看著孩子們開心的樣子,他也有了一種滿足和成就感,核桃皮般的皺臉上一下漾開了花。盡管果皮上的一層細毛弄得身上有些癢癢,孩子們似乎也顧不上了,小嘴在那熟透的大紅桃子上一咬,香甜一下沁入心脾,而眼睛瞬間也被濺起的汁水迷糊了。叔公見了笑呵呵地在樹下急切地嚷開了,似乎在說:慢點吃,別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