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自己的思維被多年的模式所固化,甚至是感覺自己的思維已韁化、退化。
前些天去院里辦借書證,看見有人還回的《思維簡史》這本書。便趕緊借回來看。
看了第一節、第二節,感覺自己看不懂,今天在醫院陪住院的父親,正好看第三節:文化。
書中寫到的哥貝力石陣提起了我的興趣。
哥貝克力石陣位于現今土耳其東南部烏爾法省的一座小山丘的頂峰。這是一座宏偉的建筑,建于11500年前---比埃及大金字塔早7000年---不是由新石器時代的居民建造,而是由采集捕獵民族建造,那個時候他們還沒有放棄游牧式的生活。這個建筑最驚人之處在于當初建造它的初衷。哥貝克力石陣看上去就是一個宗教圣殿,這可比《希伯來圣經》的出現早上1000年。
哥貝克力石陣的柱子以直徑65英尺(19.81米)的環形排列。每一個環形的中間有兩根T形的柱子,看起來很明顯就是長著橢圓形腦袋、修長軀干的類似人一樣的形象。它們中最高的有18英尺(5.49米),建造這個建筑需要搬運大量的石料,有的甚至重達16噸。建筑它的時候,金屬工具還沒有出現,輪子還沒有被發明出來,人類還沒有學會馴養野生動物。更重要的是,與后來人類建造的宗教建筑不同,建造哥貝克力石陣的時候人類還沒有居住在城市里,無法提供大量的有組織的勞力。正如《國家地理》所言:“發現哥貝克力石陣竟然是由狩獵采集民族建成時的感覺就像是發現有人用X-Acto牌美工刀在地下室造出一架波音747飛機一樣。”
這真的能引起每個人的好奇心:哥貝克力石陣是怎么建成的?建造它的目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建在這個地方?
因為建造哥貝克力石陣的時候人類還沒有發明文字,所以遺址里沒為發現散落的圣典,因而也就無法通過破譯文字來了解這個遺址上舉行的宗教儀式。然而,通過對比后期出現的宗教遺址和活動,我們可以認定哥貝克力石陣是一個祭神場所。
這告訴我們 通過考古學家的分析、對比、研究,哥貝克力石陣是一個祭神場所。
我對讀本節內容的理解是:作者對哥貝克力石陣的詳實介紹及分析是佐證他前文提出的一個論點。
考慮到這些情況,我們會發現解釋人類為何定居的舊有理論并不全面。相反,許多人相信新石器革命首先并不是出于什么現實的考慮,而是一種精神和文化上的變革,這種變革由人類精神生活的不斷發展引發。支持這一觀點的證據或許是現代考古史上最驚人的發現,這一偉大的發現證明人類對待自然的新方式不是定居生活發展的結果,而是先于定居生活。這一考古史上偉大的豐碑被稱為哥貝克力不陣,在士耳其語中意思是“長著大肚子的山丘”,因為這就是被發掘之前它看起來的樣子。
我在想:《思維簡史》的作者怎樣引導我們去了解思維的發展歷程,而我能讀懂《思維簡史》書中多少知識呢?
堅持是一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