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宿舍,有一種奇怪的風氣,看書學習,成了一件需要遮遮掩掩,容易招來冷嘲熱諷的事情。
01
大學四年,我是偏向于學渣的那種。期末考前才看書那種,于是每次便有這樣的畫面:
場景1:
某天早上,收拾書包準備去圖書館,剛背上包。
正趴床上玩手機的室友B,蹭的坐起來,
問我:xx你出門啊,誒,你背包干嘛?你去哪?
我:去圖書館。
室友B:去圖書館干嘛?
我:??看書啊。
室友B:別去了,去了也是玩手機。
我:......
場景2:
室友A:哎呀,我們的xx在學習,明天考試就靠你了啊。
我:.......
場景3:
某天從圖書館回來,剛到宿舍。
室友B:我們的學霸回來了啊,誒,那xx你背了嗎?
我:簡單看了兩遍。
室友B:來,我提問一下看你背得怎么樣。
我:.......
場景4:
某次上課沒玩手機,
室友B對室友c說:看我們xx聽得多認真。
然后把我書拿走說:別看了,反正也聽不懂。
我:......
場景5:
期末,考察課考試。
室友c:xx明天我們坐一起吧,我什么都不會。
我:哦,好。
考試當天,我和她前后座。
剛開始寫,她扯我衣服,誒,第四個空是什么。
我:我還沒看呢。
她:那第二個呢。
我:你等我寫完先。
剛填了兩個空,她:誒,看下你答題紙。
我:......
場景6:
大三決定考研,跨考心理學。
室友B:誒,你準備考研啊。
我:恩
室友B:你考什么專業。
我:心理學。
室友B:你說我要不要考研啊,我不是很喜歡英語啊,但是又有點想考翻碩,要不我也跨考算了。對了,心理學難嗎?我覺得學心理學的人有點可怕啊。聽說學心理學容易精神失常啊。
我: ......額,還好吧。
過了兩三天。
室友B:誒,要不我也考心理學吧,你書給我看看唄。
我:......
02
后來,我做什么事都盡量避開她們,早早起床,一個人吃飯, 一個人自習, 一個人上課。
到大三下學期,家里發生些事,于是我便決定先工作,考研的事情暫時擱置。
預報名那幾天,室友B ,每天都要問我,你報名了沒?報了哪個學校?
我說我沒報。
她:我不信,你肯定報了。
我笑而不語......
后來正式報名,
她又問:誒,你報了沒啊?
我:沒有。
她:報了就報了,遮遮掩掩有什么意思真是?
我:?????
這段時間在忙著整簡歷,找工作。
室友B:誒,你簡歷怎么寫的,給我看看唄。
我:網上下個模板填一下就好。
她:那把你的發我吧,我也懶得找了。
我花了半天時間做好的模板能給你???
03
我寫這些,不是為了吐槽室友怎樣怎樣。
只是,有時候,你身邊就會有一些人,她們身處泥潭而不自知,當你想要奮力脫身往岸上爬的時候,她們一邊伸手抓你,一邊引誘,這里才更有趣。
在人群中,我們會不自覺的想要合群,因為你會從她們身上找到安全感:
你看大家都沒起床,我再睡一會也沒什么的;
我今天已經看過書了,她們玩了一天游戲呢,我看會電視劇也沒關系;
不知不覺中,你就在他們的「引誘下」,一步步陷入泥潭。
合群這東西,真的很可怕,它會迷惑你的心智,讓你忘記你真正想要的。
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你是什么樣的,你身邊的朋友便是什么樣。我們都趨向于去尋找同類。與他們待在一起,仿佛有了歸屬。
但是,你自己都這個熊樣,你朋友什么樣你心里沒點那什么數嘛。
我花了兩年的時間,迫使自己慢慢遠離他們,說實話,那兩年是我大學最痛苦的兩年,一個人看書,一個人吃飯的感覺真的不好受。但是時間真的節省了很多,你不用再等她出門前拍臉拍個十分鐘。吃完飯又拐到哪去買零食。
后來,再看著她們的喧鬧歡樂的樣子。我會刻意的讓自己轉移注意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忘記獨處時的那種孤獨感。
我開始寫日記,我喜歡懸疑小說,于是便把東野圭吾的書看了個五六本,并且自己也試著寫了一個小短篇。我喜歡唱歌,于是便攢錢買了個尤克里里,自己看視頻學習彈唱,在某平臺發過幾個視頻,也收獲了一些小粉絲兒。
04
現在呢,我學會了兩首歌,寫的小短篇發給朋友看,得到了異常含蓄的稱贊哈哈。
晚上一個人回到宿舍的時候,經常聽到她們講哪個商場打折了,又買了屈臣氏的什么什么化妝品,哪家店的魚超好吃。我便一個人早早洗漱上床,在便簽上記下自己明天要做的事情,打開網易云聽聽今天的推送,蒽,這首歌好好聽,這兩天要把它學會。
然后某天和朋友走在路上,她:咦,廣播里的這首歌好好聽,你等會讓我搖一搖。
我:沒必要,朕知道。(傲嬌臉╭(╯ε╰)╮)
于是便莫名的得了一個中華小曲庫的稱號 ~
所以啊,
不要為了合群而丟掉本來的自己,你只管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總會有意外的驚喜在等待著你。
最后,一段話送給大家:
人生來便是孤獨的,友誼,愛情,甚至是婚姻、家庭,能安慰的只有孤單這件事,卻永遠解決不了孤獨。
哪怕有一個人百分之百了解你,你依舊不會停止孤獨。
所以,害怕孤獨,是最愚蠢的念頭,我們必須要學會,享受不被理解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