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了。明天走進考場的年輕人,命運將會從此有別。也許有的憑借“一考定終身”,從此命運發生巨大改變。
高考制度恢復40年來,大多數人都說,這是中國最公平的一次考試。無論寒門還是貴子,好學校差學校,都會在這個風水嶺面前見分曉。這個社會有很多規則,而高考這一規則,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最公平的。
今天在得到聽到熊太行的《關系攻略》,他提及了一個老師的女兒,一路優異成績攀登到醫學博士,又訪美做實驗項目,工作則是北京著名的三甲醫院。可謂是高材生一個。年輕人到了談對象的時候,就有人來介紹對象。小姑娘很有主見,每介紹一個對象,她便會詳細了解對方的本科院校信息和入學信息,再詳細打聽小伙子當年高考多少分。
姑娘對媽媽的擔憂,表示了自己的見解:“媽媽,這不是舊事,我看這個能看出這個男生十幾歲的時候有沒有努力過。他高考成績好,說明了兩點,第一,他對自己的未來是有期待的;第二,他能夠下得了功夫耐得了寂寞。十幾歲的時候能做到,以后才能更強大。這樣的人才值得交往。”
媽媽聽了女兒的話,覺得有道理,便不再煩惱了。
這里提及的這樣的人,其實是“高自尊的人”。這里的自尊并不是平常所說的“自尊心還挺強的”那個自尊,而是人對自己的認識水平。
高自尊的人,對自己期待高,會很好地認識自己的優點,也更善于稱贊別人,朋友很多。
低自尊的人,對自己評價比較低,但是對其他人的評價更低,交朋友有困難。
高自尊的人就是自重自愛高看自己一眼,希望別人認可自己的人。
——熊太行《關系攻略》
其實很多職場人士都有這樣的經歷。剛畢業的大學生,用人單位會非常認真的看學校的成績和檔案,如果是一所好學校,成功的幾率會大很多。如果跳槽換工作之類的,用人單位也會非常認真地注意簡歷中的“畢業院校”這幾個字。這就是一個通用的標準,“看第一學歷”。
所以,一個人在十幾歲的時候,已經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考一個什么樣的學校對自己將來有什么好處,未來在面臨找工作或者職業抉擇的時候,才能更有明確的方向。
好的大學似乎是給自己增加的一份高自尊的名片。HR招聘大學生時,“985”和"211"的簡歷留下的幾率大一些。
也許有人說,我并不是名牌大學,我的本事只能考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難道我將來就應該找不到工作,一畢業就失業嗎?
當然不是。如果很多的外在條件沒法助你一臂之力,那還不趁著年輕多報幾個興趣班,多學幾門特長?
年輕的時候,知道自己要什么,才不至于在中年將至的時候覺得自己什么都沒有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