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告訴你,知識付費有用嗎?

2016年是知識付費的元年,有很多付費內容和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崛起:知乎live亮瞎人眼,一場受歡迎的live主講人收入可達數十萬;去在行上約見一個所謂的“專家”聊上一個多小時,可能就要花掉工薪階層半個月的薪水;得到上可供訂閱的專欄,公眾號上的付費社群,喜馬拉雅付費課程等等,知識付費的浪潮一波接一波。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有心想要改變的年輕人們往往很容易陷入焦慮:不花錢吧,就成了大佬們口中目光短淺、認知能力低,不舍得投資自己的loser。不是早就有大佬說過,摳門的人整個人生沒什么希望嗎?花錢吧,課程、社群啥的實在是太多,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往往一時沖動買了一大堆課,一來學不完,二來聽完了仍然不見有什么改善,可是自己的腰包卻實實在在地空了。

知識付費到底是什么呢?我們又應該在這場浪潮中明白什么樣的道理?我想結合我自己的親身實踐來談一談。

知識付費這玩意并不新鮮,試問從古至今,什么時候學知識不需要交學費呢?就連主張“有教無類”的孔夫子收徒弟時都會收上十斤臘肉作為學費。所以想學知識先付錢簡直天經地義。然而,現在我一般不會輕易花錢去報班的,因為我以前吃過太多這方面的虧。

我曾經是一個報班加考證的狂熱愛好者,在這方面花錢毫不手軟。然而,有的時候太貪心,某一段時間報了好幾個班,結果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兼顧。又或者是培訓班的老師太爛,只對新生百般討好,對老生愛理不理。總之最后都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說通俗一點就是覺得這錢花得不值。

即便多是失敗的教訓,我的心里仍然殘存著對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企盼,而互聯網正在把這一點變成現實。現如今的知識付費通過互聯網讓知識共享不再受地域的限制。以前我們報班只能選擇本地的老師,而現在則可以選擇全世界范圍的老師,按道理效果應該更好,但實際上又是什么情況呢?

最近,我終于抵擋不住誘惑,花了一小筆錢在網上報了一個寫作培訓班和一個讀書私塾,期望能學點東西。到目前為止,已經學習了大半個月了,然而總的感覺比較雞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首先是寫作培訓班,我個人建議還是別報了。因為寫文章完全是一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別的作者的經驗和道路不一定適合你。要說這世上什么技能最沒法教,那肯定是寫作的能力。

我以前曾經買過人大引進的外國創意寫作方面的教材,但是看完等于沒看一樣。通篇都是廢話,我當然知道要坐下來,要動筆,要早起在不受干擾的環境下寫作,要及時捕捉靈感,要多看書,關鍵是我做不到啊!

講一句正確的廢話很容易,但是按照正確的話去做卻無比艱難。成功的方法一般都是反人性的,你沒有那個意志力和執行力,再好的方法也等于零。

寫作是最考驗天賦和積累的事情,它的門檻很低,低到什么程度呢?無論你是誰,只要識字就可以寫。一個普遍的規律是,一個行業門檻越低,競爭就會越大。所以靠寫作很難出頭,除非你特別有天賦。寫作的秘訣往往只可意會不能言傳,你要去問莫言怎么才能寫出能獲得諾貝爾獎的作品,相信莫言也無法回答你,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

寫作也是沒有捷徑的。只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有可能下筆如有神。你不去讀書積累,怎么可能有東西寫。現在流行將寫作稱為一種“輸出”,將讀書、思考、實踐稱為一種“輸入”。只有不斷地輸入,才能源源不斷地進行輸出,這是最基本的守恒定律。

至于寫作培訓班宣揚的那種什么互相監督,有寫作氛圍之類的,其實更虛。你不想寫怕動筆,即使進了群,上了課,聽了分享,還是不想動筆啊。看到別人一天一篇的高效產出,你還會陷入對自己寫作能力深深的懷疑之中。相信我,要想寫的話自會動筆,不需要任何人監督,因為內在的驅動力才是最高級的驅動。

所以,如果你心里還有一個寫作夢的話,請現在就開始動筆。不要指望花錢請救星給你指明一條捷徑——實踐證明,捷徑往往最不好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其次是關于讀書的私塾。我付費參加的這個私塾主要是做什么的呢?簡而言之,是老師每周選取一本書進行總結提煉。按照他的理解,一本書有很多地方在講廢話或者舉一些無用的例子,我們讀書只要選取精華去讀,了解作者的核心觀點及智慧即可。每周從周一到周五,他會每天錄制大約十分鐘左右的音頻來講解這本書的精華,讓你在短時間內讀完一本書,明白書中的道理。

聽起來很棒是不是?尤其是對于浮躁的現代人來說,有幾個人能夠沉下心去閱讀經典。我在猶豫了很多次以后,終于下決心花錢報了名。聽了兩周,從一開始的滿懷期待,每天一更新就迫不及待地聽,到后來一天過完差點忘了聽,感覺這種“可以聽的書”也不過如此。

我不是說老師講得不好,只是我覺得不能這樣讀書。任何一本書能夠成為經典是有道理的,不存在里面的例子是重復或者論述是冗余的。要知道甩出一個道理并不難,但是能夠用各種論據來支撐論點,講明白一個道理卻絕不簡單。

有的時候一本經典整本書都在論述一個道理,但是我們知道那個道理就可以了嗎?最重要的不是知道是什么而是知道為什么。在知道是什么,為什么之后,自己想明白應該怎么做。思考的過程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你,你不思考,觀點和道理就永遠是老師的,而不能內化為你自己的。

所以說,讀書這件事本質上只能由你自己完成。你花一天的時間用心讀完一本經典并思索許久,和花50分鐘的時間聽一下拆書老師的講解所得到的收獲,一定是天壤之別。

這就好比每年高考結束,總有很多家長喜歡向狀元們取經,甚至不惜重金購買所謂的“狀元筆記”。有用嗎?當然沒有。因為不是自己一題一題總結出的錯題筆記和解題經驗,硬塞給你你也不懂啊。如果看看狀元筆記就能達到和狀元們一樣的水平,那出版社何不把狀元筆記多多印刷,人手一份,這可能嗎?

上面講了寫作沒有捷徑可走,讀書又何嘗不是如此。如果讀書這事可以這么干,那豈不是人人都可以學富五車了?所以,下次如果你真的覺得有必要讀書來充實自己的時候,記得直接買本書坐下來讀。

讀書、寫作是我們很多人一生的課題,知識付費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我個人的建議是:別老想著走什么捷徑學什么經驗了,踏踏實實地一本一本書地看,一篇文章一篇文化地寫,對個人成長來說,比什么都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寫這篇文章之前,有小伙伴在群里發了六神的照片,是在一場線下活動中正在做分享,看著那個閃閃發光的人生標桿,他就是卓越...
    若小素閱讀 2,313評論 0 8
  • 那時,你我兩小無猜,青梅竹馬 曾在櫻花樹下,海誓山盟 這時,你我相近,卻又相隔千里 在這櫻花樹下,的海誓山盟,變成...
    墨寫傳說zp閱讀 199評論 0 0
  • 曾經有一個人對我說, “在這明如鏡清如水的秋天, 你應當是快樂的。” 蟬鳴老去, 被遺棄在風里; 木葉颯颯搖落, ...
    切問近思閱讀 178評論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