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絡循行部位之十:手少陽三焦經
1、手少陽三焦經的位置
手少陽三焦經主要分布在上肢外側中間,還有肩部和頭部。
手少陽三焦經起于無名指尺側端(關沖穴),向上行于第四、五掌骨之間,經手腕背面,上行于前臂外側尺、橈骨之間,過肘尖,沿上臂外行至肩部,向前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絡心包,向下通過隔膜,依次屬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脈:從膻中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會于大椎穴,分開上行到頸項部,沿耳后(翳風穴),直至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經面頰部至目眶下。
耳后支脈:從耳后分出,進入耳中,出走耳前,在面頰部與前支脈相交,至目外眥(瞳子髎穴),與足少陽膽經相交。
簡單說,三焦經就是手臂外側靠無名指那一條線。由于這條經繞著耳朵轉了大半圈,所以它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耳脈”,所有耳朵上的疾患可以說是通治了。什么耳鳴、耳聾、耳痛等都可以刺激本經穴位得到緩解。敲的時候要有酸痛的感覺才好。
另外,三焦經的終止點叫絲竹空,正好在我們長魚尾紋的地方,而且這個地方很多女士容易長斑,所以敲三焦經可以防止長斑并減少魚尾紋。
2、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穴位介紹
(1)關沖穴
關沖穴位于手背第4指尺側、距指甲0.1寸處,是三焦經的井穴。
關沖穴有清心開竅,瀉熱解表的功效,經常按揉對咽喉痛有很好的幫助。
(2)支溝穴
支溝穴位于手臂的外側,當手背朝上時,腕關節背側的橫紋上三寸(即自己的四指寬),在前臂的兩根骨頭之間的空隙中。
支溝穴可以用來治療脅肋部的疼痛,如果配上其他穴位還可以治療多種原因引起的便秘、落枕。
比如便秘時和天樞、氣海、照海、豐隆、足三里等一起按揉;落枕可以和經外奇穴的“落枕點”一起按揉。
(3)肩髎穴
肩髎穴位于肩關節的后方,當胳膊向外展開時在肩部前后各有一個“小窩”,后面那個位置就是肩髎穴的位置。
肩髎穴主要是用來治療肩周炎。每天花5分鐘進行按揉,雙手交替進行,因為即使只有一側患病,雙手交替進行也可以說是對肩關節功能活動的一個鍛煉。
(4)翳風穴
翳風穴位于耳垂的后方,在耳后突骨和下頜骨之間的凹陷中。按時有一種酸脹的感覺傳到舌根。
翳有“遮蓋、掩蓋”的意思,意思就是翳風穴能“善治一切風疾”。
自己堅持按揉翳風穴可以增加身體對外感風寒的抵抗力,就是說可以減少傷風感冒的幾率。
如果是感冒了,按揉翳風穴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那些頭痛、頭昏、鼻塞等癥狀一會兒就沒了。
另外治療面癱時,翳風穴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面癱,都可以按揉翳風穴。
(5)耳門穴
耳門穴就在我們所說的“耳朵眼”前面,張嘴時能夠在耳朵前方摸到一個凹陷,就是耳門穴的位置。
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來治療各種耳病,如耳鳴、耳聾等等。按揉時要一壓一放,不能用力太大。
(6)絲竹空穴
絲竹空穴位于眉梢凹陷處,正好在我們長魚尾紋的地方,是三焦經的終點穴。
此穴有清火明目、散風止痛的功效,經常按揉對頭痛,目赤腫痛有一定的幫助。
另外按揉絲竹空穴還可以防止長斑和減少魚尾紋,是愛美女士的福音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