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心中的至愛——令人驚艷的《尋歡作樂》

“你以為自己道德高尚,人家就不能尋歡作樂了嗎?”這句話出自莎士比亞《第十二夜》,英國20世紀著名作家、劇作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移用來作他自己最喜歡的小說名稱。

如果要推薦最愛的一本小說,除了四大古典小說,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本《尋歡作樂》,這也是本書作者毛姆最中意的一部作品,盡管他最出名的小說是《月亮與六便士》。

image

《尋歡作樂》發(fā)表于1930年,廣受歡迎。1958年,84歲的毛姆在接受采訪時說:《尋歡作樂》是他本人最得意與最喜愛的一部小說,也是他藝術上最圓熟完美的作品。

而當時的雜志《旁觀者》評論道:“一個文學奇才繪聲繪色地講述文藝圈里的逸聞韻事------準確、機智,充滿譏諷,卻半點不浮夸。”

為什么首先想到這部小說?在此分享三個心得:

一、洞察人心的“故事圣手“

毛姆生于1874年,十歲時父母雙亡,他由做牧師的叔叔接回英國撫養(yǎng),在寄宿學校里長大。他學過醫(yī),作為助產醫(yī)師接生了63個嬰兒,五年后他拿到了婦產科執(zhí)業(yè)執(zhí)照,但從來沒開過業(yè)。

1.風格與成就

1897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小說,從此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他的創(chuàng)作力旺盛,寫了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刀鋒》、《尋歡作樂》、《面紗》及一百多篇短篇小說,還有大量的隨筆。

也許是學過醫(yī),毛姆具有敏銳的洞察力,他的筆鋒就跟解剖刀一樣,銳利地剖析人的內心世界,挖掘出隱藏在人們心底深處的思想活動。

image

毛姆

他文筆老練,敘述故事引人入勝,被譽為“故事圣手”。讀他的作品就如同他坐在你對面侃侃而談,時不時還會說上一兩句俏皮話,對你眨眨眼或微微一笑,仿佛在和一位閱歷頗深長者促膝談心。

他還是一位周游列國的旅行家,一個“世界公民”,所以他的小說大多以異國為背景。他曾多次到香港,并到過內地,有好幾篇小說就是以中國為背景。晚年,他定居于法國南部,寓所面臨地中海,1965年在那里逝世。

毛姆被公認為20世紀在全世界范圍內流行最廣、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之一。《紐約時報》稱贊他是“一位創(chuàng)作技巧老練的藝術家,他的風格尖刻、活潑、溫和又張馳有度。”

喬治.奧威爾對他推崇備至:“回首現代作家,毛姆給予了我最為深刻的影響。”

2.引起爭議的書中人物

《尋歡作樂》是毛姆最紀實性的小說,四個主要人物有三個都是職業(yè)作家。其中德里菲爾德是維多利亞時代的著名作家,已在不久前離開人世,生前地位相當于文壇巨匠,盡享尊榮。基爾是一位流行作家,故事的敘述者阿申登則是一位比較嚴肅的作家。

基爾受德里菲爾德遺孀的委托,準備為德氏撰寫傳記,于是他向自幼結識德氏的阿申登收集材料。小說主要就以回憶的方式由阿申登娓娓道來,時而直敘,時而追述,筆調詼諧,語含嘲諷。整個小說的布局錯落有致,現實的介紹和過去的回憶相互穿插,敘述簡潔流暢,文字干凈利落,堪稱毛姆最出色、最才氣橫溢的小說。

書中通過對“文壇泰斗”德里菲爾德及其周圍人物的描寫,揭示了當時英國文學界種種光怪陸離、可笑可鄙的現象。讀者透過德里菲爾德從卑微到顯赫的一生,和市儈文人基爾的形象,可看到世態(tài)炎涼和某些文人墨客的虛偽圓滑。

小說發(fā)表后,很多人認為毛姆影射剛去世的著名作家托馬斯.哈代,就是那個《德伯家的苔絲》的作者。但毛姆否認了這種說法。

他在序言中說:“哪個作家都不能憑空創(chuàng)造出一個人物。他必須有一個原型作為起點,隨后他的想象力就開始發(fā)揮作用。他把這個人物逐步塑造成形,東一處西一處添上一個他的原型所沒有的特征------只有這樣,一個小說家才能賦予他所塑造的人物那種既可信又有說服力的真實性和強度。”

image

二、文壇泰斗晚年風光無限,有誰知道他當年不光彩的家丑

小說敘述人阿申登先生(故事出場時是十五歲的威利少爺)其實就是作者本人,他的叔叔是個牧師,自小養(yǎng)成的優(yōu)越感,使他心直口快,不怕拒絕讓他不高興的人和事。牧師在英國是個有身份的體面上等階層,尤其在小說發(fā)生的年代,紳士階層鄙視商人,牧師的地位蠻高的。現任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的父親就是一個教區(qū)牧師。

他放暑假時回到牧師公館。學騎自行車途中,遇到新近搬來鎮(zhèn)上的作家德里菲爾德夫婦,由此熟絡。威利的叔叔卻不喜歡這對夫婦。不知是因為他的低微出身,還是因為他本人的品行,或者他的酒店女招待出身的妻子?叔叔告誡他:“不良的交游有損良好的舉止。”

但年輕的威利背著叔叔,跟作家夫婦混得越來越火熱。豈料后續(xù)的故事讓威利大出意外。

1.名聲不好,欠債逃跑

德里菲爾德的父親是附近一個莊園主的管家,也就是說他出身于仆人階層,這在等級森嚴的維多利亞時代是非常讓人瞧不起的。

他讀了些書,當過水手、售票員、飯店侍者、趕過出租馬車、但做什么都不長久,花錢還大手大腳。在倫敦幾年沒混出什么名堂,他與妻子搬回小鎮(zhèn)上居住。他的妻子羅西是原來鎮(zhèn)上酒店的女招待,據說是個“撩漢”高手,有大把情人。

這兩個人在鎮(zhèn)上游手好閑了一年半載,某天夜里偷偷跑了,欠了一大堆債,包括房租、家俱、肉鋪及女用人的工錢,在小鎮(zhèn)轟動一時,成了人人鄙夷的丑角。

2.妻子跟情人私奔去了美國

幾年后,威利在倫敦學醫(yī),偶遇羅西,逐漸發(fā)展成情人關系。但沒過多久,羅西

跟一個破產了的煤炭商人肯普,也是她在小鎮(zhèn)上的情人,她唯一真正心愛的人,私奔去了美國。

德氏隨后娶了生病時照料他的護士,這個護士陪伴了德氏最后的25年,見證了他的崛起和顯赫。讀者在書中可以感受到她是個虛偽做作的女人,與羅西的真誠淳樸形成鮮明對比。

盡管遭遇坎坷,大半生窮困潦倒,德里菲爾德卻不同于絕大多數人作家,他不是曇花一現,而是越來越紅,名聲越來越響,地位越來越高。他享受著至高的尊榮,恐怕連他親媽都不認識他了。當他八十大壽時,英國各界派出精英組成代表團向他祝賀,首相為他頒發(fā)了勛章。

image

年輕的毛姆

但他始終無法忘懷羅西。經常借酒消愁,郁郁而終。而知道他過往底細的人,世上僅剩五個人。

正因為深知他默默無聞時的底細,阿申登對試圖為巨匠寫傳記的流行作家羅伊直言不諱:“我總覺得他的小說相當乏味。”

三、雖有瑕疵,但形象鮮活、惹人憐愛的女主角羅西

羅西出身貧賤低微,在一般人的眼里,她輕浮,放蕩,流言蜚語一直伴隨著她,人們都說她配不上大作家。但阿申登憑著與她在不同時期的交往,對她有迥然不同的看法。

1.阿申登對羅西一往情深

當德氏遺孀及基爾對她說三道四時,阿申登直言相告:“她是一個很好的女人,我從來沒有見她發(fā)過脾氣。你想要她把什么東西給你,只要開口就行了。我從來沒有聽她說過一句對別人不友好的話,她的心地非常善良。”

對于別人指責羅西是個蕩婦,阿申登堅持認為:“她是一個很淳樸的女人。她的天性是健康和坦率的。她愿意讓別人感到快樂。她愿意去愛。”

image

毛姆

更耐人尋味的是,作為羅西的情人之一,阿申登是這樣理解羅西的”情愛“的:“她生來是一個有愛心的人。當她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她覺得和他同枕共衾是很自然的事。她對這種事從不猶豫不決。這并不是道德敗壞,也不是生性淫蕩,這是她的天性。她把自己的身體交給別人,好似太陽發(fā)出熱量、鮮花發(fā)出芳香一樣的自然。”

確實是的,所有與羅西接觸過的人,都對她愛憐備至,不說男人,就連牧師公館里的廚娘,在威利面前以鄙夷的口吻說羅西的種種不是,但當羅西來看望她,一番交談之后,她卻改口稱贊羅西了。

后來,當人們都以為羅西早就在十年前去世的時候,阿申登卻在紐約見到了她,肯普早已死去,而她雖年近七十歲,仍豐姿綽約,不乏追求者。但她不想再結婚了,“我這輩子曾經度過快樂的時光,打算就這么收場。”

阿申登追問她當年為什么拋下一切跟肯普私奔來美國,羅西說她一直喜歡肯普,與德里菲爾德結婚前就認識他了。有一天他來對她說破產了,幾天內就會發(fā)出逮捕他的拘票,他要到美國去。羅西覺得不能讓他一個人這樣到美國去,她不怕干活。

2.女兒死亡之夜,夫妻各懷心事

書中有關羅西的動人描寫還有很多,最令人動容的一段,是她與德氏所生的女兒,六歲時患病死亡,從醫(yī)院回來的那一晚,羅西不堪悲痛,跑出去過了一夜。

后來,德里菲爾德將那一夜所發(fā)生的事情寫進了小說,羅西幾十年后追憶時對阿申登說:“他寫的并不完全真實,他只是猜測而已。不過,他居然猜到那么多,我還是覺得很吃驚,我從來沒有對他說過那天晚上的任何事。”

image

毛姆晚年寓所

這段追憶,故事完整、跌宕起伏,單獨就是一個感人至深的短篇小說。

總之,羅西被認為是毛姆所有小說中最鮮明生動、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黃仁宇在《萬歷十五年》中曾說:“一個女人如有情趣,那么不論她過去是娼妓、已經結婚或正在懷孕,都毫無妨礙。”

羅西正是這種女人。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