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作的初衷
在參加訓練營伊始,弘丹老師就讓我們寫一篇關于自己為什么要參加寫作訓練營的文章,那時候,我主要提到三點原因:
1.記錄生活:記錄生活當中發生的有意思的故事與生活小片段。
2.與自己對話:記錄自己的煩惱與憂愁,有些心結在書寫發泄情感的過程當中自行解開了,有些問題在與自己的問答中找到了解決方法。
3.回顧整理:看完一本書、一部電影,聽完一個講座或者會議,我們常常會有很多的啟發和感想。這時候及時地整理自己的想法,并結合相關的素材(書、電影、培訓)輸出,才不至于讓自己的那些想法消散在時間長河中,以至于自己白看白聽白想了。一切的學習環節要以輸入——整理——輸出這三個步驟來進行。
3.作為實現寫作夢的積累:夢想一定要有,萬一哪天實現了呢?
二、評估結果
好:
1.公開發表了13,575個字,難以相信自己在20天里公開發布了這么多文字。雖然很多文章都很凌亂、稚嫩,但還是很有成就感的。至少我做到了堅持20天筆耕不輟,如果加上今天就是21天啦。
2.加強了自己的輸出意識。一天當中要是有什么想法,我會有意識地想,這個想法我可以怎么拓展出一篇可以輸出的文章呢。
3.找回自信,這點對于剛開始堅持寫作的人來說很重要。通過21天寫作訓練營和小伙伴們一起打卡,互相點評文章的過程,讓我重拾了自己也可以寫點什么的自信。就算目前寫得不好也沒有關系,大文豪的文章也是通過修改、修改再修改才公開發表出來的。所以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筆耕不輟,在寫的過程中鍛煉寫作的能力。
不足:
1.輸入不夠。這個月正好是入職的第2個月,仍處于工作適應期,每日備課就已足夠讓我忙的了。還有臨時分配給我的公開課任務,代課任務,導致我這個月沒有完整看完一本書。當然這也跟個人意識有關,每天再忙,也是能擠出20分鐘到半個小時的時間看書的,有了充足的輸入才能言之有物,接下來要注重輸入環節。
2.沒有及時聽課整理筆記。說實話,開課之后的幾次課程我都是草草地聽了一遍,沒有認真做筆記,也就難以真的學習到老師教授的寫作技巧與方法,導致我寫作一直很凌亂。這跟我的態度有關,也跟平時忙一下沒有調整好心情有關系。
3.寫作仍舊沒有系統的思路。目前還是想到什么寫什么,缺乏一定的技巧或者說套路。
4.沒有完成老師布置的寫作任務。這點跟沒有認真聽課息息相關,課沒認真聽,自然作業也沒有去認真完成。比如老師布置的英雄之旅、寫回憶錄和采訪等等,我都沒有做。發現自己做得好不認真,先自罰50個大板。。。
三、分析原因
好:不管再忙、再累,每晚10點一到就趕快進入寫作狀態。
不好:
1.10點若很困,堅持寫影響文章質量
2.寫得不好不敢發布出來
3.寫作時沒有搜集素材(包括圖片與名言金句)
4.不能掌握心態,若是心情不好會拿文字發泄,甚至是敷衍了事的情況。要知道,對自己敷衍,就是對自己人生的不責任。
四、總結經驗
1.調整成早起寫作:早起寫作時間跟充裕,思路跟清晰。但這就要求晚上也要早睡。從目前的12點前要調整到11點前,不然早起精神不好也會影響寫作質量和一天的工作。
2.補聽課程并記錄筆記:這點之前沒做好,接下來有時間要把課程筆記補上,給自己花費的時間一個交待。
3.平時有意地搜集寫作素材。在印象筆記里創建一個筆記,搜集寫作靈感。寫作的時候就可以在筆記中找靈感,再擴展成一篇文章,這樣就不怕沒東西寫了。
4.加強輸入:寫作跟輸入關系緊密,接下來注意個人閱讀系統的搭建,每天保持一定的閱讀量和新知識的學習。
五、感謝
謝謝弘丹老師舉辦的21天寫作訓練營,讓我有機會去開始養成寫作這一習慣,并且用完善的小組機制督促我堅持寫下去。
感謝弘丹老師、小組的伙伴和助教們,這21天的陪伴。
21天很短,接下來的路還有很長,希望我們能一起堅持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