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一提到“齋”這個字,除了屋舍的含義外,比如書齋、聊齋、榮寶齋等,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吃素”,即佛教、道教中講到的素食,卻很容易忽略了“齋”的另一個含義――祭祀前或典禮前清心潔身。
一提到八關齋就想到吃素,就想到過午不食,對,但不完全對。
受持八關齋戒,是指在三個月或者一年當中專修,保持那個境界,晝夜不變,一心不變受持八關齋戒。
“齋”不一定吃素,(這里)把“齋”解釋成吃素是大錯特錯,錯得一塌糊涂。但是說齋不是吃素,難道是吃葷?那又不對了。齋是中國文化,語出《莊子》的“心齋”,心里一點雜念、妄想、欲念都沒有,保持清凈的念頭叫“齋”。這個無關乎吃素,真的吃素是內心素到了極點、素凈、干凈到極點叫“心齋”。中國文化幾千年來講,這是講心的清凈,而不是佛教的吃素。(《藥師經的濟世觀》p.168)
可見,八關齋戒的基礎是要保持心清凈、念清凈、意清凈,我以前也的確把這個“齋”字誤解了,以為佛教中只要一提到“齋”,就必然是指食素,卻忽略了“心念清凈”是修佛的基本配置。
既然提到了“八關齋戒”(又叫八分齋戒),那就不妨做個梳理:八關齋戒,是指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著香花鬘、不香涂身、不歌舞倡伎;不坐高廣大床;不非時食。已受五戒的,可以在每月的陰歷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小月二十八、二十九)這六天持齋戒。另外,正月、五月、九月是三個長齋期,吃一個月的齋,受一個月的齋戒,功德無量。
至于為什么是這六天和這三個月的具體原因和“八戒”的細節(jié),南師在《藥師經的濟世觀》中解釋得很清楚,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