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劉潤老師在得到的第三期課程商業洞察力已經更新11節課了,潤總是我最佩服的老師之一,其職業素養,專業能力以及邏輯表達能力和文字功底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以其自身創立“潤米咨詢”的故事為例,示范如何用好他總結的洞察力,搭建商業模型,這篇文章值得反復閱讀借鑒。
今日學習:商業洞察力之“08|搭建模型:白手起家,創業者如何找到自己的戰略勢能?”
見:“聲譽-(+)>學識-(+)>作品-(+)>聲譽”。劉潤老師在分析并確定了自己的“增強回路”后,他就決定,只要不是推動“聲譽、學識、作品”飛輪的事情,一律不做。
不抽象,就無法深入思考;不還原,就看不到本來面目。劉潤老師解釋洞察力,就是具有透過表象,看清復雜系統這個黑盒子里所存在的要素以及它們之間連接關系的能力。
通過對任何復雜系統進行簡單抽象,可以找到關鍵的5個結構模塊(變量,因果鏈,增強回路,調節回路,滯后效應)來搭建自己的模型。
所謂變量,是模型的基礎和節點,包括存量和流量,需要關注三個要素:存量,流量增速(增速),周轉時間(增量)。實力靠存量,潛力靠流量,趕超靠流量增速。
所謂因果鏈,是連接變量的線段,需要具備從結果順藤摸瓜找到與之相關連的原因變量,并針對問題,正確還原“因”的能力,以便于藥到病除;同時,還要有從“因”,推斷結果,盡早采取措施,防微杜漸。需要防止三個誤區,不要遺漏中間項,不要迷信相關性,不要顛倒因果鏈。對因果鏈的分析可以發現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增強,一種是減弱,需要揚長避短,不斷提升增強回路。
所謂增強回路,就是形成正反饋,因增強果,果反過來又增強因,形成回路,一圈一圈循環增強,就是“增強回路”。建立增強回路需要注意,找到自己的飛輪;確定第一推動力;堅持不懈地推動。
所謂調節回路,就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糾正偏差,進行必要轉型等的能力。當一個變化快速發生時,系統中總會出現一些變量,抵抗這些變化。如遭遇顛覆式創新,成熟企業受市場規模限制等。調節回路亦友亦敵,要懂得與狼共舞,做到三件事:打破“看不見的天花板”;建立“自我修復機制”;讓“阻礙變革者”,成為變革受益者。潤總說,你的計劃是騰飛,世界的計劃是回歸。這個世界上,凡有增強回路的地方,必有調節回路。如果還沒遇到,只說明增強得還不夠快。
所謂滯后效應,如同病毒的潛伏期,是因為存量的緩沖,以及流量的緩慢帶來的時間維度上的復雜性。滯后效應一旦纏上“調節回路”,系統就會出現劇烈的震蕩;而一旦纏上了“因果鏈”,原因和結果,就會在時空上遠離,誤導你的判斷力。看清滯后效應并有效利用的好辦法是:時刻提醒自己注意,原因不一定在結果附近;在產品設計、公司管理上,都要懂得減少滯后,增加確定性;用縮短和平滑策略,提防“滯后”引起的“劇烈震蕩”。
案例:對于想做咨詢的劉潤老師來說,深刻的洞察,積累能給企業治病的良好聲譽,是關鍵;而要有效積累聲譽,需要通過大量成功的咨詢、培訓、演講、文章、寫書等5個核心變量來相輔相成。
面對滯后效應,潤總把戰略資源前置投入,用公眾號、微博,以及后來的抖音這三個因,共同推動聲譽這個飛輪;用商業咨詢、企業家社群、企業家私董會這三個因,共同推動學識這個飛輪;用線下大課、5分鐘商學院線上課程、圖書出版這三個因,共同推動作品這個飛輪。多管齊下的結果和時間的推移,潤總如愿積累了極高的聲譽,擁有了眾多粉絲,成為最貴的商業顧問。
感:潤總霸氣的說,絕不去客戶現場做售前。不管你是多大的企業家,只要你不愿到我的小辦公室來聊,就說明我的“聲譽”還沒有強大到讓你挪步。只要不是用“聲譽”這個第一因贏來的客戶,再有錢,也不是我真正的客戶。不夠強大是我的錯。潤總說他的內心獨白是:請原諒我無法服務你,因為我要用這個時間,繼續拼命提升自己。
這真的是正確的做人做事的方法,專注提升自己,不浪費無謂的投入,不虛耗自己的精力,想到華杉老師的不競標,稻盛和夫關于不斷思考“作為人,何為正確”的做事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