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里的道理是高貴的,老一輩的學者汲取了他周圍的世界,經過推敲,在心里把它重新整理好,再陳述出來。它進入到他心里的過程是人生,從里面出來的卻是真理;進去的時候是短暫的動作,出來的卻是不朽的思想;進去的是瑣事,出來的卻是詩歌。它過去是死的事實,而現在則成了活的思想。它既可以守,又可以攻;它一忽兒忍耐,一忽兒飛翔,一忽兒又給人以靈感。
自問:你有沒有把書本里的人生,讀成你自己現實中的真理?
我們把美歸結為質樸無華,實實在在,恰到好處。
自問:你如何解解讀與傳遞自己認知的美?
勇氣存在于自我恢復的能力之中。
自問:沒有了勇氣就失去了能力的底氣。
雖然我們走遍世界去尋找美,但是美這東西要不是存在于我們內心,就無從尋找。
自問:你的內心所及之處的愛,就是你視野所及之處的美。
有一點缺陷有一點遺憾的人生,是有味道的人生;有一點怪異有一點風險的命運,是有意思的命運。
自問:你如何定義你的人生與命運?
對于有修養的人來說,財富具有巨大的感化力量,它能夠讓人變得更加優雅。
《愛默生散文精選》
自問:讓財富為你的修養加分。
身體是我們從物質世界獲取一切援助和力量的導管。
自問:你如何維護好你的導管?
《處世之道·隨感錄》
自問:勇氣的背后就是力量。
一天是永恒的縮影。
自問:每一天的縮影就疊加出你的生命靈魂。
太生活化了也就沒有藝術了。
自問: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
人們之所以寂寞,是因為他們不去修橋,反而筑墻將自己圍堵起來。
自問:你拆除掉你思維的墻了嗎?
弱者,其心先弱。
自問:強者,其心先強。
健康是智慧的條件,是愉快的標志。
自問:把身心健康放在人生要事的首位,是我做過的最明智的排序。
激情像漿糊一樣,可讓你在艱難困苦的場合里,緊緊地把自己粘在這里,堅持到底,它是在別人說你“不行”時,能在內心里發出“我行”的有力聲音。
自問:內心能發出的我行的聲音,都源自對恐懼一次次的克服。
假如我們從哲學的角度來看的話,人的心靈是具有某種共通性的,只是有的人說出來了,而有的人則不知道如何表述而已。
《愛默生散文精選》
自問:你是否將心靈的共通性精準的表達了出來?
社會似乎處處都在密謀著想要消滅成員個體的獨立意志,于是順從成為了其求之不得的“美德”,而自助則變成了其深惡痛絕的“惡習”。社會所喜歡的,不是事實與創造者,而是陳規與陋習。
《愛默生散文精選》
自問:如果要成為有所成就的獨一無二的個人,你就需要陳述事實和革新創造,這是使命召喚的一部分。
美德使人們把目光放得更遠,不再只是滿足于做一些瑣碎之事,而是更加看重事物發展的趨勢和目的;不再只是關心一己之利,而是更加注重為他人謀得福利。
《愛默生散文精選》
自問:看重事物發展的趨勢,注重為他人謀得福利,這是一個具有美德之人的表現。
誠實的人必須對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誠。
自問:真誠,守信是德行兼備者的通行證。
人們以為品德善惡的表露,是出于明顯的行動;卻不知在自己不知不覺之間已泄露出了自己的品格。
自問:細微之處顯品行。
人是時間的綱領。
自問:你如何編撰與制定你的綱領?
讀書的目的是為了開啟他的心智,激活他的靈感,以便讓他投身于創造。
自問:讀書的終極目的是創造自己的人生。
一個人只要知道自己去哪里,全世界都會給他讓步。
自問:你知道自己將要去往哪里嗎?
生活的樂趣取決于生活的本身,而不是取決于工作或地點。
自問:你是否永遠有發掘生活樂趣的能力?
你注定只會成為你決心要變成的那個人。
自問:你就是你堅信的所有。
一個人完全系于他終日所思。
自問:你終日所思的是否你的夢想?
《論自助》
自問:不滿就是能力不夠的代名詞。
一定要遠離那些淺薄而毫無益處的書,盡量去回避新聞界中那些瑣碎的閑談和小道消息,也不要去讀那些在街上或者火車上不用問就能夠知道的東西。
《善待命運》
自問:觸手可及和毫無難度的獲取,都是平庸人的共性行為。
真正的機智從來不使我們發笑。
自問:真正的機智只會襯托出愚蠢之人的可笑與智慧之人的善意。
生動地把自己想象成失敗者,這就足以使你不能取勝;生動地把自己想象成勝利者,將帶來無法估量的成功。偉大的人生以你想象中的圖片——你希望成就什么事業、做一個什么樣的人,作為開端。
自問:放大你的想法與格局,你心中的藍圖自然能完美繪制。
所有的生活都像做實驗,你實驗得越多,就會變得越好。
自問:你喜歡每天都有不一樣的實驗嗎?
在一切偉大的詩人身上,都有一種人性的智慧,這種智慧要比他們所運用的任何才能都更為優越。
《愛默生散文精選》
自問:用你的理解來描述人性的智慧。
《善待命運》
自問:成為書寫而不是旁觀命運的人。
《善待命運》
自問:你的力量與價值出自于你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與行動之中。
為美而獻身,比為面包而活著要幸福得多。
自問:你處于這個幸福的狀態之中嗎?
對每個靠近你的好事情培養感恩的習慣,不斷表示感謝。而且因為所有事情有助你的進步,你應該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在你的感恩里。
自問:感恩會吸引更多的感恩,奉愛會吸引更多的奉愛。
贏得勝利或者賺取財富時不應該得意忘形;身體健康或人緣頗佳時也不應該以此自傲。生活中要始終保有一顆自助自主的心,喜怒哀樂都不要受外界影響和左右,生活在自己的意志里,才能夠使心靈得到寧靜,才會過上真正獨立的生活。
自問:心靈寧靜就是活在自己篤定的堅信的意志里,這才是一個沉靜獨立的人的狀態。
朋友們,憑著意志來行事,只有這樣才能夠意志堅定,也只有這樣你才能夠真正地自立于世界。
自問:你如何書寫自己的意志?
一個完人是那生活在人群中間而又能極其和藹可親地保持寂寞的獨立的人。
自問:你用怎樣的姿態生活在人群中?
《論詩人》
自問:你的外在與內在的表現形成了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
請接受大自然的節奏,她的秘密便是耐心。
自問:你的每一個決定,步驟是否有足夠的耐心?是否遵循了大自然的節奏?
《善待命運》
自問:和智慧的人開誠布公的交往,這是啟發你精神力量與命運內核的渠道。
閱讀那些古老而著名的書籍是節省時間的好方法,不是優秀的作品是不會被保存下來并流傳至今的。
《善待命運》
自問:讀經典,就是鑄造生命。
上帝為每個人靈魂提供了選擇機會:或是擁有真理,或是得到安寧。你可以任選其一,但不能兼而有之。
自問:靈魂最完美的棲息之地一定是靜穆的。
不要在你自身之外尋找你自己。
自問:真我就在自我之中。
作家若不從時代和世界歷史的角度去考慮自己的作品,才思就會枯竭。
自問:創造也要考慮時代的標簽與歷史的角度。
恐懼常起因于無知。
自問:破除無知的最好辦法就是不斷的克服恐懼。
人并不是相信,而是看見:至善就是真,而且它可以在思想中輕而易舉地打消一切特殊的游移和恐懼,靜待時間明確的啟示。
《愛默生隨筆》
自問:你所有目標指向都不能脫離真,善,美的標準,因為這就是事物最高級的說明書。
如果一個人堅定地扎根于自己的本能,寸步不移,大千世界就會再度向他靠攏。
自問:你的本真面目與本能是否挖掘到了淋漓盡致?
在群體里,容易依照別人的想法過活;在孤獨里,容易依照自己的想法過活。可是,唯有在群體里還能夠保持著特立獨行,才值得我們注意。
自問:在他人制定的規則里運作,就是在按照他人的意意志在行動,實現的是他人的宏偉目標,你需要自己制定規則打造體系,才能讓特立獨行變得獨具價值和與眾不同。你要克服對群體與從眾的依賴,你的本色才能盛開。
一個明智的人會明白取悅他人的想法是多么愚蠢和邪惡,一個明智的人也不會自我吹噓或吹捧其他人。
《善待命運》
自問:明智的人就是堅定的做自己。取悅他人于自我的價值毫無裨益。
堅信自己的思想,相信自己心里認準的東西也一定適合于他人這就是天才。
自問:你有怎樣的思想,深入思考到了這個程度:這想法是正確而又有益于他人與自然社會的,是自我價值的體現,又是人生使命的必然?
在這個世界上,順從于別人的意志是容易的。在離群索居時,順從于自己的本性來生活卻是很不容易的。然而,偉人在喧囂的塵世中,仍然能夠完全輕松愉快地保持獨處時的獨立性。
《善待命運》
自問:在群體中還能保持獨處時的獨立性,一定是深刻理解了人性與天性。
《善待命運》
自問:性格堅定的人能清晰的界定情緒,真我,小我,他人,自控的關系。
自問:你在每一個維度,都成為別人需要的人了嗎?
自問:你還有哪些維度自知缺乏自信?
自問:在能力范圍之內追求知識與財富的富有。
《善待命運》
自問:一個熱愛生命的人,一定可以從對待時間的態度上窺見,知生之意義,懂死之坦然。
我必須遠離別人的眼光,我必須是我自己。我必須不再為了適應你們而讓我自己處于一種支離破碎的狀態。
自問:你是否一直是你自己,內外統一,圓融一致的自己?
同樣,你們也不必為了適應我而違背自己的天性。如果你們是根據自己的感受和標準來愛我,那么我將會感到非常地高興。
《善待命運》
自問:你付出的都是發自內心的愛與喜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