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媽媽咪呀》,有位媽媽走出來時驚艷全場,身材窈窕,一襲白裙,時尚清新。
在孩子四歲時,她突然做了一個決定,她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她一個人離開了老公和孩子去周游了兩年。在這期間,她學好了英語,考了潛水執照,兼做代購給自己賺來了旅費。
她的球游世界的經歷讓在場很多人羨慕,但是在她回國后,她發現自己不再適合婚姻,于是她選擇了離婚,開始了繼續旅行。
當在談到和孩子的陪伴上,她說,我的孩子也許缺了一個保姆式的媽媽在身邊,但是她多了一個精神領袖,她非常非常佩服我。
黃舒俊老師說,那你覺得女兒有你這樣的媽媽和有一個網友有什么區別?”
她的神色有點黯淡,有些猶豫。她說,她和女兒之間更多的是靠網絡、微信去交流,她把女兒當成一個成年人去看待,她們之間是朋友的相處方式。
看完這場show,我的心情也是很復雜的。也許她自己的經歷足以豐富她的人生,但是作為一個母親,她卻完全豐腴不了女兒的人生。在女兒的成長中,一直有個缺席的媽媽,而她也錯過了女兒成長的每一步。
2
每一個當媽的至少都應該有一些這樣的記憶,到孩子長大成人,到自己坐在搖椅上可以一個人慢慢回憶的溫暖、難忘的瞬間:
她邁出人生第一步時你流出的喜悅之淚;
給她扎雖然丑得掉渣,但卻萌到融化的沖天辮;
用剪刀給她剪參差不齊的丸子頭;
看著她第一次背上書包步履不穩地去上幼兒園;
給她穿美美的公主裙,粉色的公主鞋;
陪她去海邊玩沙子,自己瘋得像個孩子;
陪她去看螞蟻搬家,也陪她去撿落葉做貼圖;
陪她一起數數,從1數到100,也陪她一起念abc;
陪她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悅,也陪她一起感受考砸了的心酸;
參加她每個家長會、運動會、親子活動;
給她講成長的秘密,陪她買人生第一片衛生巾;
和她分享情感中的酸甜苦辣;
聽她講工作中的煩惱......
可是,如果這些,當媽的都錯過了,她的一生會有多么遺憾?
她完全不知道女兒喜歡的是什么,愛吃什么,她有哪些糗事,她有哪些值得驕傲的優點,這樣的媽媽和女兒其實僅僅是客客氣氣的網友。
或許有血緣的關系,但絕沒有血濃于水的親情。
3
愛可以遲到,但不可以缺席,尤其是父母。
把孩子生下來就有撫養教育的義務,有很多人在外面風光無限,事業有成,但是在家庭應該扮演的父母角色上卻完全缺席。
我有位朋友玲,她的兒子的口頭禪就是,我的媽媽是網友。因為她們夫妻兩人長年在外地做生意,她把兒子就交給了她的媽媽撫養,每個月給兒子一筆頗豐的生活費。在物質上,兒子確實很富有,他常常穿著名牌,用著比同班小朋友更高級的文具。
他們很少回家,更多的交流是在網絡上,而玲的媽媽又很縱容外孫。久而久之,玲的兒子性格很叛逆,完全不聽外婆的話,甚至上次被老師發現他偷拿小朋友的文具。
玲開始聽到老師反映的情況,完全不敢相信,她說,我已經給了他足夠的物質條件,他可以想買什么就買什么,為什么還要去偷呢?
后來他們去咨詢了心理專家,玲的兒子可能有一種缺少心理關愛的表現,想用偷拿東西獲得一種愛的補償,也想引起父母的重視和關愛。
玲意識到自己的缺失,把那邊的生意快刀斬亂麻,她重新在家附近做點小生意,或許在物質上她損失了一些。但是在她的細心陪伴和照顧下,兒子感覺到了母愛,他的內心不再缺失,他變得開朗,也不偷拿小朋友的東西了。
4
很多的案例都可以證明,媽媽的缺失會讓孩子變得敏感、多疑,孤僻,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甚至犯上抑郁癥、等多種心理疾病。
著名影星張國榮,從小父母離異,據說他小時候也曾向母親撒嬌,但他媽媽并不理睬,甚至連家人合照也撇下張國榮不顧。后來,即使他在舞臺上、熒幕上獲得了眾人贊揚的目光,但是他依然是不快樂的。他眉宇間的寂寞和缺憾永遠無法彌補。長期的憂郁、孤獨和不安伴隨著他,也許最后的一跳才讓他真正解脫。
做為一位媽媽,無論有什么樣的原因,即使是事業再大,也要抽時間去陪伴孩子,即使是感情不和離異,也要做到定期給孩子關懷。
曾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試驗,給一只出生不久的小猴關在一個籠子里,籠子里有兩個“猴媽媽”。一個“猴媽媽”是用金屬做成的,胸部掛兩個奶瓶,另一個“猴媽媽”是絨布做的,小猴子可以坐在猴媽媽的懷里玩耍。
通過幾天的觀察,心理學家發現小猴只在餓的時候去金屬猴媽媽身上吃東西,而其他時間都呆在絨布猴媽媽懷里。他們分析這是因為絨布猴媽媽可以給小猴子溫暖的感覺。
陪伴是最長情的愛,不要以為只給孩子吃的、喝的就可以,給他溫暖和關愛,比什么都重要,連猴子都懂,何況孩子!
事業確實重要,但家庭和孩子也是這一生都不能放棄的主題,孰輕孰重,需要好好去衡量。如果想魚和熊掌都能兼得,就要在事業和家庭上找到一個平衡點。
你不只是女強人,你還是媽媽,回到你應該回的那個位置上,只要是愛,永遠都不會嫌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