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舊作,翻出來憑吊一下)
靜坐在窗前,左耳聽著鬧鐘滴答滴答單調的聲音,右耳聽著窗外淅瀝瀝的雨聲,眼睛卻始終在臺燈下的書頁上不忍分開。只有在海南,這個時間的子夜才正是讀書沉思的好時間,雖然沒有“綠蟻新焙酒,紅袖夜添香”,但一杯淡淡的香茗,幾縷悠悠的情思,然后任思想在自由的原野上毫無拘束地蔓延,這樣的享受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到的。
裊裊城邊柳,
青青陌上桑。
――張仲素《春閨思》
在窗外的雨聲中忽然浸淫在春天的原野那迷蒙的美景里,可見思緒是多么的散漫。沒有在海南看到過柳樹和桑樹,那些裊裊的柳,青青的桑,只能在夢中的故鄉才有。少時擰得的柳笛,也許已經枯干無影,那吹笛的孩童呢?又有誰能覓得他們的蹤影?
小鳥擾曉沼,
犁泥齊低畦。
――溫庭筠《雨中垂釣》
原野在耕作、收獲和休眠的輪回中不斷變換著面孔,印證著滄海桑田的變遷,這些時間的流逝記在紙上就是歷史。土地的主人不知道換了多少,但耕牛背著背上的小鳥只是氣定神閑地反芻或進食,并沒有改變春日的這幅即景的打算。
懷舊空吟聞笛賦,
到鄉翻似爛柯人。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秋風生渭水,
落葉滿長安。
――賈島《憶江上吳處士》
忽然想起有很久沒有回故鄉了。在外漂泊得久了,反而有一種近鄉情怯的感覺,想回,卻又怕回,怕物是人非,怕秋風被工業污染,怕明鏡高堂悲白發,怕水泥森林里找不回往日的溫情……對每一個游子,故鄉的胸懷都是公平的,也許,我應該鼓起勇氣。
從容只是愁風起,
眷戀常須向日西。
――錢起《小花》
蕭娘臉薄難勝淚,
桃葉眉長易覺愁。
――徐凝《憶揚州》
日暮時分,正是鄉愁在一天中最盛的時候。不管漂泊到什么地方,游子都是世上最寂寞的。慈母的針線已經跳脫,老花的雙眼卻只是執著地盯著電視上的天氣預報,因為她怕她那游必有方的稚子不知道寒暑涼熱。
草螢有耀終非火,
荷露雖團豈是珠。
――白居易《放言》
思鄉,卻不知家鄉在何處,禪曰解脫方有真自由,卻絕非易事。佛曰窺世相于一砂,草螢荷露雖然渺小,依然是有乾坤。思鄉是一棵不停生長的藤蔓,蔓延是它唯一的生存價值和存續意義。終非火的草螢,豈是珠的荷露,是離愁讓它們在詩意中永生。
豈有蛟龍愁失水,
更無鷹隼與高秋。
――李商隱《重有感》
窗外的雨還在不緊不慢地下著,一陣困意襲來,臺燈光影下的書頁變得模糊。合上書本,也暫且把滿腔的離愁收拾起。秋高氣爽,云淡風清,寥廓的天地都是鷹隼的故鄉,但是雨從龍,夜雨該是蛟龍從故鄉帶來的鄉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