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要的男孩(一):質勝于文
20161031
這兩年教七年級,發現班內男女生比例很失調啊,每一年都是男生50人左右,女生不到40人。男生多,容易發生什么矛盾或紀律問題。看班內的男孩,從前往后個子高矮不等,性情也是各異,有的活潑有的安靜,有的豁達有的較真,總之,惹麻煩的,也都是男孩,從開學到現在,已經有幾個男孩被給予了特別關注,H就是其中的一個。
剛開學的時候,H給我的印象是沉默寡言,上課的時候,眼睛還是很亮的,很專注。他寫的文章,文筆流暢,語言比較生動,有幾次被推薦進君子周刊里。有一次找他談心,忘了為什么了,只記得他的表情顯得很無所謂很不在乎,有點不禮貌,我問他是不是對老師有什么意見,他說沒有啊我跟人說話就是這樣的。這大概就是孔子所說的“質勝于文”的孩子,這是我對他的最初評價,開始有點擔心他與同學是否能友好相處。
一個月之后,他的鄰桌霈找我,說H上課的時候總是做些小動作,碰到他,霈都被碰得疼哭了。我找H談,提醒他,他不吭聲。不久,與H隔了一個桌的磊哭著找我,說H罵人還動手打他,我將H叫出來批評了他,讓他道歉,H向磊說了句對不起,磊就很大度地原諒了他。過一段時間,另一個鄰桌樂哭著找我,說上課的時候H總是拿胳膊肘搗他,很疼。
這回輪到我頭疼了,這個H,找他談心,批評,看來都沒有效果,也許他壓根就覺得這沒什么不對,也許他就是覺得是在跟同學玩鬧,沒有什么惡意,但是確實傷害了同學,而他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不恰當的交流方式。
這樣的質樸有余禮貌不足的孩子,不止H一個。剛開學的時候,學生中間互相罵著玩的委實不少,罵人者不覺得是錯,聽者也不以為意。我曾利用班會講為什么將班名命名為君子蘭班,討論什么是君子,孔子說君子的樣子是文質彬彬,文指什么,質是指什么,彬彬是什么意思,還借助幾年前一個學生的名字加深印象。那時班里有一個男孩叫彬彬,我們晨誦《論語》中的君子條目,讀到“文質彬彬”,我問彬彬“彬彬”是什么意思,彬彬很得意地說,是帥的意思,其實是搭配適當的意思,文質彬彬的意思是外在內在同一,一個內心真誠善良的人,從行為上也可以看得出來他的真誠善良,有禮貌而非粗魯。孩子們在笑聲中在故事里明白了要文質彬彬,但是要做到,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比如——
上周的一個中午,兩個男孩在打掃衛生的時候發生了矛盾,就是男孩之間在洗手的時候玩鬧過分了。夏天的時候,男孩們在洗手刷碗的時候互相把水撩到對方身上,這樣的游戲很正常,但是現在已經是冬天了。一個男孩認了真,生氣了,另一個男孩強調說不是故意的。本是非常小的一件事,還是不要夸大吧,他們反思到自己的錯誤,就讓他們進班了。
兩周前,兩個女孩反映說班里的男孩林張口罵人,甚至伸出腳要去踢人。雖然沒有踢到,但是這樣動粗的行為,實在是太不應該了,我叫出去批評林,林一直辯解說那個女孩的不是,林啊林,女孩再有不是,你作為一個男生也不應該去罵人還要去打人啊,對方是一個女孩!
那么,開一節主題班會,引導男孩們學會與同學友好相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