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可畏,三人成虎,空穴來風,街談巷議等等,是我們對輿論社會一些司空見慣現象的樸素描述,但樸素背后的力量遠遠超過了樸素的表象。
有多少人能夠掙脫輿論的漩渦,活出自己的真性情、真善美。今年的征兵工作已經結束了,有一個朋友的小孩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入圍,先后解決了學歷問題,年齡問題,政審小污點問題,并且通過協調弄到了到衡陽的指標,可謂是今年本地最出彩的,但其中的辛苦和付出,只有我這個朋友自己知道,我問他為何要這么辛苦,當個兵沒必要,他說,人活一口氣,別人辦不到的我都辦得到,在這里我多體面。由點及面,多少人被這樣的所謂的面子牢牢的套住,奔波辛苦,都是因他而起。我們總是在相互比較,比工作,比待遇,比房子,比車子,比職位,比誰在朋友圈的輿論里更牛氣更讓人羨慕,我們活的越來越不像自己,越來越像別人口中的另一個人。
在網絡即時傳播的助推下,輿論的傷害成倍的增長。現在是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手機等工具發布信息和輿論,比如以朋友圈為主的社交平臺等等。我的一個同學,夫妻雙方家境不對等,戀愛時,女孩山盟海誓,結婚生小孩后,面對生活的艱難,和難以調和的婆媳關系,內心滿是負能量,會經常在朋友圈發一些牢騷和評價丈夫及婆婆的言論,將這種內部的矛盾公開化,極大的傷害了自己的丈夫和婆婆以及自己這個家庭在別人心中的形象。再諸如一些網絡推手,惡意的中傷和詆毀某些人和事,影響惡劣。
所謂謠言止于智者,理性客觀的看待以及分析輿論,不人云亦云,是看清這個世界的前提。以前有個領導,很睿智,對人的評價他從來都是以自己考察為主,對那些是是而非的言論尤其是具有理性的判斷,他說,對年輕人的評價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定性,要用發展的眼光,所以備受尊重和擁戴。與之相反的是,有些領導,會因為某一件事而給一個人定性,好還是壞,行還是不行,而且還到處評說,對年輕人傷害很大。也正是因為這樣言論的存在,我們才會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說,小心翼翼的工作生活,被束縛也是因為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