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0日我們根據校領導的要求,參加學習了由溫儒敏教授主講的《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語文網絡教研培訓。
通過溫教授對新《課標》的深度解讀,真是受益匪淺,更是吃了一顆定心丸。
首先,新《課標》是在原課標的基礎上的一種“改良”,而非全盤的推陳出新。
所謂《課標》,顧名思義課程的標準,即課程目標+學習內容。其中學習內容的要求基本沒變。
既然主體沒變,我們作為一線教師,心里就有底了。而且我是語文統編教材實施的第二批實踐者,我很喜歡統編教材的單元教學設計理念,以及加入了更多引領孩子們喜歡上閱讀的“讀書吧”。
以德樹人,以文化人的理念的提出更加鞏固了語文在眾學科中的霸主地位。但溫教授的一句“潤物無聲”,又讓我深感肩上責任之重大。
本次新課標的修訂,有三大亮點,讓我為之一振。
第一,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出。在原有的語言文字運用的語文素養外,還加入了文化自信、語文思維能力、審美創造,這三大核心素養。這四大核心素養的明確提出,讓語文的內涵立刻豐滿起來。
讓我有一種小人書一下變身3D電影的感覺。如果真能如課標中所言,在實際教學中讓孩子們擁有了這四種核心素養,那從校園中輸出的就是一群語言表達流暢,思維縝密,有情趣有審美創造能力的共和國的優秀接班人。
第二,學習任務群的提出。這個名詞是頂層設計者提出來的。我更關心的是,一線教師如何把它落實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
小學+中學,九年的學習內容要裝在六個任務群里。因為身邊有高中生家長,深知高中已實行的“實踐任務群”,都是家長在幫忙做。因為家長覺得孩子學習時間寶貴,怎么能把時間浪費在這“無聊”的事情上呢?于是,學生的任務就變成了家長的任務。家長忙著弄虛作假應付學校的考核,學生的能力反而未得到一點兒鍛煉。關鍵是,家長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學校、老師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由此,實踐就變成了糊弄!
所以,再好的課標也需要一線教師去實事求是的踐行之!我舉一個我教學中的小例子:
這學期因疫情原因上網課,我又因病不能給孩子們上網課,都是由同年組的老師代上。兩個原因加起來,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生有掉隊趨勢。于是我選擇相信孩子們,從學生中選擇做事認真,肯于吃苦的十名孩子來做老師的“小助教”。
每天的數學作業,他們都主動各自領走一道數學題,進行試題講解視頻的錄制。錄完后,我檢查錄制效果,發現知識性問題馬上溝通處理,小助教再錄,直到滿意為止。再發班級群,讓不會不理解的學生去反復看,直到弄明白為止。
這個任務群,讓這十個學生找到了價值感,講題時,不但幫助了老師,還幫助了同學,最重要的是他們是最大的受益者,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提升。
所以,任務群理念的提出,我特別認同。但需要家長、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共同努力。實事求是的把這一理念真正的貫徹執行,落在實處。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收回你伸得過長的“手臂”,要相信我們的孩子,他們有能力做到!跌倒,爬起來!再跌倒,再爬起來,這個過程,就叫做“成長”。
第三,提出了關于整本書的閱讀。為了讓孩子能完成整本書的閱讀,溫教授提出以下幾點,直中要害。
首先,要自由。時間自由,閱讀內容自由,面要廣,不要給孩子設定太多條條框框!例如,開展讀書活動,不但要讀書,還要記筆記,寫心得,錄視頻……由于附加條件太多,有部分孩子本來挺想讀的,結果看到這么多“包袱”,干脆就放棄了。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孩子讀書的積極性。
其次,教師要引領好。因為學生家庭氛圍都不一樣,有個別家長只管拼命賺錢,從不過問孩子課外書讀了幾本。那么,做為班主任的我的做法是,在班級中為孩子們讀一整本書。讓每個孩子都有讀完一整本書的體驗。激勵孩子們堅持閱讀。
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我會牢記溫教授的謙遜溫和的囑托,深入領會《課標》精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化繁為簡,調整好心態,守正創新。我會在以后教學中,遵循教學規律,在教學中去探索落實語文核心素養。
這只是我個人的粗淺認識,歡迎所有的教師朋友們一起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