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習《天上的街市》,本來準備了一課時的課件,卻總覺得不順手。仿佛被課件束縛牽制,為了能在一節課放完課件上的東西,往往會壓縮學生的活動時間,自己也很難發揮出教育的機智。干脆就講我自己的,我發現愈是臨場,愈能發揮出預想不到的授課效果。
1導課。仰望夜空,星河璀璨,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句,如“――,兩三點雨山前”“迢迢牽牛星,――”“危樓高百尺,――”“云母屏風燭影深,――”;仰望星空,遐想無限,許多神話傳說也家喻戶曉,如大熊星座、七顆鉆石、牛郎織女;仰望星空,可以期許許多美好的愿望。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天上的街市》,看看郭沫若留下了怎樣的詩行,訴說了怎樣的故事,期許了怎樣的愿望。
2.初讀(溫馨提示)―示范讀―挑戰讀―齊讀。通過反復誦讀,深入文本,感知詩歌的音樂美。
3.詩歌的美,還表現在哪?――圖畫美、情感美、語言美。
當說到語言美的時候,學生提到了用“朵”來修飾“流星”,好。為什么好?“朵”一般用來修飾什么――“花”;花是怎樣的?――“美”“甜”;在本詩中女郎織女的生活也是甜美的,所以寄托了對這種甜美幸福生活的向往。學生答到這里,吻合主旨,按說就該下一個美點的賞析了。我突發奇想,在板書“花”前面也畫出一個橫線,問――花,我們會用什么量詞來形容?學生列出諸如“朵、束、支”等。追問,為了表達出你的獨特的情感體驗,你會改用哪個量詞來形容花呢,說說看。
沒想到這一問,激起了許多新穎的想法:用“具”,用來形容枯萎的沒有生命力的花,她死在了一只花瓶里;用“秒”,用來形容花開時間短暫,警示人們要珍惜美好的時光;用“只”,活像一只活潑的小動物,給我帶來了愉悅,而“支”就少了一份靈動活躍,比方一支槍一支筆……是啊,花草星辰本無情,是你的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新穎的語言表達賦予了她新的生命力。
4關于聯想和想象。用手中的一只粉筆展開,想到了吃剩的棒棒糖棍兒,是因為相似,屬于聯想;想到使用粉筆的老師,是因為相關,屬于聯想;想到孫悟空手拿金箍棒大鬧天宮,是創造了本不存在的事物,就是想像。判斷一下本詩四節哪是聯想哪是想像。然后做拓展訓練:蜜蜂,你想到了什么?蠟燭,你想到了什么?春雨,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根據相關的精神特征都想到了人,一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比如清潔工,園丁,老師等等。在我們寫文章的時候,由物及人,因為某種精神、意義、特征的相似而產生的聯想,我們也可以理解成象征這種表現手法。比如雨中的荷葉,冰心寫到“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無遮攔天空下的隱蔽?”比如金色花,那是童心的象征;白楊樹是北方抗日軍民的象征。你平時的隨筆日記里,也會期遇許多平凡的司空見慣的景物,如果你能多一些聯想,想到相似相關的精神或人,那么寫文章的你,就是一個有思想的成長成熟的你。
說實話,課件上本來設計的是你仰望星空,會有怎樣神異的想象,寫一寫,創作你的小詩一幀。重點訓練的是想象。可是我們的日常寫作中,使用聯想要比使用想像更多,更有深度。所以我又突發設計,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景物(實物),以“每當看到――的時候,我就想起了你”開頭,寫一段200字左右的片段,要求因為某種相似或者相關,由物及人,寫出你的獨特而深情的感動。
有教參的時候,我們照本宣科;有電腦的時候,我們下載課件;可是真正走上講臺的時候,有沒有遵從過學情和自己?課堂是我們的,我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學生需要怎樣的發展,就怎么上。至于是不是達成了所謂的課時目標,就由他去吧,我們學習著收獲著,就是最好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