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的愛
——讀《非暴力溝通》之二
【previewsly】
上次說到,有情緒的時候比較難拉近心與心的距離,分清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更利于和身邊的人處理好關系,只有正確的表達“感受”,對方才能知道你心里是如何想的,而想法只是一個結論,會讓聽到的人第一時間想給予反駁或者不知道如何反應。所以我們需要不斷練習表達自己的感受,我也深深地感受到,這樣簡單的一件事,好像人人都會,又好像誰也不是真的懂得。
想要突破那些引發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沖突,就要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這也是我們學習、交流和溝通的目的。
想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追本溯源,先要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是如何產生的,若果自己不能全部承擔,該如何提出請求?當身邊的朋友遭遇痛苦之時,怎么做才能正真安撫情緒而不是招致情緒洪流?面對困境,自己又如何更有力量?
這些問題曾一直盤桓在我的腦海,《非暴力溝通》給了我很多啟發。
【on】
愛,是一種感受,表達的方式卻千百種,扭曲的方式,必然是扭曲的愛。
深夜路邊,一個男人在街燈下趴著找東西。一位路過的警察問他在找什么,那個有些醉意的男人回答道,找車鑰匙。警官就問,是在這丟的么?他說,哦,在公園丟的??吹骄旌芾Щ螅忉尩溃@里的光線要亮許多。
書中的這個故事讓我想起小時候學過的一個成語——刻舟求劍。
《呂氏春秋·察今》呂不韋記述的一則寓言,有個楚國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一會到岸的時候我就在這里跳下去找劍。當船停下時,他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以前學這個故事,是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
若是我們換個角度,這何嘗不是在告誡我們,常常在失去之后的彌補都是頹然?因為相比外界的刺激,我們更關注的應該是自己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產生了我們的感受。
產生感受的根源,來自于聽到不中聽的話,這時我們有四種選擇:責備自己,認為自己犯了錯、指責他人、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當我們通過指責和批評的方式表達的時候,得到的也許是相應的指責??梢院苌羁痰捏w會到,要讓自己和他人了解自己的需求、期待或愿望,是一件需要練習和仔細分辨分事情,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
一起來感受一下:
“你昨晚沒來令我很失望?!保?b>自己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為引起的)
“昨晚你沒來,我很失望,因為我想和你說一些煩心事?!保?b>自己的感受是因為自己的愿望沒有得到滿足引起的)
“他們取消了合同讓我很不高興”(他人的行為讓自己不高興)
“他們取消了合同,我很不高興,因為我對自己說這是及不負責任的行為?!保?b>自己的觀點讓自己不愉快)
“你成績不好讓爸爸媽媽傷透了心。”(父母不快樂是孩子造成的,把自己的不愉快歸咎于別人)
“我很傷心,因為你說你不愛我。”
“你說你不愛我,我很傷心,因為我非常在意你,希望與你一起幸福。”
以上,有一個表達模式:“我(感到)……因為我……”,改寫后的句子,似乎更能讓我們體會到感受與自身的關系,反正我喜歡這樣的表達,聽起來分清了責任、發泄了情緒、相對還容易被對方接受,就算被拒絕,也是可以和平共處,不至于翻了友誼的小船。
不過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個人成長都會經歷三個階段:情感的奴隸(我們需要為他人負責,讓他人快樂是我們的義務)、面目可憎(犧牲自己去迎合他人,會感覺憋屈惱怒,不想為他人負責卻心存疑慮,生活態度就顯得生硬)、生活的主人(幫助別人是一種自由、快樂的行為,與愧疚無關,我們可以對自己負責,卻不能對他人負責)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一直在反復聆聽、經歷和體驗這階段,感覺太熟悉了。
“每次看到他處在痛苦之中,我就極為沮喪,感到窒息,我能力有限,我們分手吧?!保?b>認為自己有義務使他人感到快樂)
“這是你自己的問題,和我有什么關系?!”(拒絕考慮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掙扎在這些情緒中,真的是非常折磨,但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就是改變的開始,我們對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動有完全責任,無法為他人負責,且也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在表達觀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們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會需要別人的幫助,會提出“請求”。
“我希望你能理解我?!保ā袄斫狻辈皇蔷唧w的請求內容,“你是否可以告訴我,你認為我剛才說的是什么意思?”)
“我希望你更加自信?!保ㄔ趺醋瞿?“我希望你參加有關人際交流的培訓,我相信這會有助于你增強自信心”)
“不要再喝酒了。”(“不要”是需要避免的事情,但具體怎么做呢?“你是否可以告訴我,喝酒可以滿足你什么需要?是否有別的方式可以滿足那些需要?”)
“讓我成為我自己。”(這是一個模糊的需求,“我希望你告訴我,即使你不喜歡我做的一些事情,你仍然會和我在一起?!保?/p>
“我想更好地了解你”(“我想多一些時間和你聊聊,不知道你是否愿意每周和我吃一次午飯?”)
請求只有表達的足夠清楚,才能被對方接受且實現,注意,在表達的時候說明希望對方做什么,而不是希望對方不做什么,后者不僅不能讓對方理解你的意思,還很容易引起反感。
愛,是一種感受,表達的方式卻千百種,扭曲的方式,必然是扭曲的愛。
【未完待續】
這本書還在研讀中,希望和大家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