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書中說到,許多人都覺得自己沒有安全感,并且因此感到焦慮、不安,甚至瘋狂。我反省自身后,不得不承認,我也是可能變成這一類人,之所以現在還能夠悠哉地生活,是因為我還待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并沒有經受現實的風風雨雨。
? ? ? ? 買房、結婚、生子,一直以來都是父母給我的規劃,我也理所當然地接受了這樣的安排。從傳統觀點看,成家立業是人一生最重要的兩個目標。對于女生,大概立業也沒有什么要求。幸運的是,我的父母十分開明,從來不以相夫教子作為教育我的標準,而是從小教導我要做到經濟上的獨立自主。但畢竟為人父母,他們擔心我,希望我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大學老師),希望我能找到白頭偕老的人(30歲之前結婚生子),甚至,頂著車貸的壓力,又貸款買房。就像書中所說,似乎房子越多,他們心里就越發安穩。這是父母的關心,我發自內心地感恩、感念他們。但是,我之前并沒有意識到,作為一個成年人,我也應該獨立思考自己想要未來是什么。沉溺于父母帶來的安全感,就像長不大的孩子,不會主動地去嘗試自己的路,就不能學會尋找和獲得安全感。
? ? ? ? 當我和父母談起找到工作之后的規劃,他們脫口而出:“攢錢買房子?!边@似乎是一種思維定式,老祖宗留下的規矩,人,一定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之前我從沒有懷疑過這對我而言是否必要,但書中的話讓我有不同的想法。
? ? ? ? 假設當我工作之后,在父母和貸款的幫助下買了房子,那么這意味著至少未來幾年內,我將為了每月幾千的房貸而無時無刻不感到壓力;同時,還有可能因為已經有了房子而一味求穩不敢進取。但事實上,在滿足住宿需求上,租房與買房獲得的物質條件差距并不大,可心境與精神壓力確實截然不同。
? ? ? ? 當你有了一定的安全感并且享受著這種安全感,其實你就失去了一種進步的動力。就像書中所舉例的那樣,我們應該改變自己對于物質來源的安全感的需求,而轉向于從自身的進步、自己的不斷學習中獲取安全感。畢竟,物質是可以隨時間而消逝的,唯有獲得的能力能一直伴隨著成長。并且,擁有自己感興趣和為之驕傲的能力,在生活中也應該是很加自信和光彩奪目的。
? ? ? ? 對于未來的路,我不敢說已經有了清楚的把握和規劃,但是那種能一眼望到頭的枯燥而緊張的生活,即使現在想想,心里也會有些抵抗和恐懼。當然我的內心也需要安全感,但安全感不是僅僅有了就可以的,真正的安全感,應該是即使突然失去一切所依賴的東西,也能有信心好好生活下去。從前在這方面,我所思甚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做的比以前更好,至少,不要再只看見眼前,多想想未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