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 | 有限與無窮 海上鋼琴師

電影,

幾個人的獨白,

世代人的共鳴。

這里是Sobremesa未盡所。

“偌大的城市,綿延無盡。阻止了我的腳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p>

壹 | 前言

《海上鋼琴師》,原名叫做1900,由朱塞佩托納多雷導演,又譯作《聲光伴我飛》,與《天堂電影院》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并稱為“時光三部曲”。

相比于另外兩部的明快,《海上鋼琴師》拍得更加浪漫而藝術,

內含表達上也沒有其他兩部那么清晰易懂,

推出20多年來,依然在被反復詮釋和解讀。

這部影片,在它放映完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始終伴隨著兩極化的評價。

熱愛它的電影觀眾把它評為世界電影史之最,

把它放在 top 10 的行列當中。

而不喜歡它的人對其的評價是非??瘫〉模?/p>

稱之為「史上最好看的爛片」。

可能是影片中導演毫不節制的,

幾乎是潑灑的浪漫主義傳奇基調,

使得影片獲得了如此兩極化的評價。

愛者愛之深,厭者厭之劇烈,

這成為了這個影片的一個非常有趣的特征。

貳 | 1900

《海上鋼琴師》講述了一個鋼琴天才傳奇的一生。

1900年,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為1900。

1900慢慢長大,顯示出了無師自通的非凡鋼琴天賦,在船上的樂隊演奏鋼琴,每個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

爵士樂鼻祖杰尼聽說了1900的高超技藝,專門上船和他比賽,

最后自嘆弗如,黯然離去。

可惜,這一切的事情都發生在海上,

1900從來不愿踏上陸地,

最后他也隨著船一同逝去。

電影最廣為人知的片段,

應該是1900與爵士鋼琴家船上斗琴的故事。

這段場景也被稱為電影史上最經典的音樂演奏段落之一。

我想到茨維格一部很著名的小說《象棋的故事》,

里面所說的是在一艘游輪上,被囚禁十幾年的B博士戰勝國際象棋世界冠軍。

同樣發生在海上,

同樣精彩。

看完電影之后回味,1900的故事似乎有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傳奇感。

托納多雷的電影具有一種強烈的代入感,

很容易讓觀眾沉浸在主角的境遇中,不能輕易走出。

在看到1900不下船時,

我們的內心充斥的并不是不解的困惑,

而是釋然與理解,

是慨嘆與惋惜。

這就是他的魔力。

關于電影的主題,

1900不下船的解釋,

眾說紛紜。

他說——“那個時候我是真心想要下船的,但一想到站的無念無盡延伸的城市中什么都有,唯獨沒有盡頭,我就跨不出腳步。

阻止我的腳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

綿延的城市應有盡有,惟獨沒有盡頭。

拿鋼琴來說,第一個音,最后一個音。

鋼琴上有88個琴鍵,在有限的琴鍵上你可以創造出無限的音樂。

無盡的城市是無盡的琴鍵,怎么能彈出旋律?無從下手啊。

叁 | 凡人的縮影?

有人說:

1900其實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縮影,

有著自己的舒適圈,

缺少一點勇氣與自信邁向那個更廣闊卻復雜的世界。

在有限的琴鍵上,

他能用自己的音樂天賦奏出無限的價值。

但當面對無限的城市,無限的可能時,

他卻陷入了迷茫。

逃避也好,懦弱也罷,

?1900或多或少是我們每個人內心的映射,

所以我們理解,我們惋惜。

肆 |?最后的優雅

但別忘了,

1900更是一個天才。

在船上,有鋼琴,有簡單的生活,他的存在就是海上最美旋律,

但是一旦下了船,等待他的卻是無限復雜瑣碎的人生。

也許,在陸地上,他也會無可避免地為生活奔波,

為了贏得他人的評價而彈琴。

甚至就像那位爵士鋼琴家一樣,在乎的不是音樂本身,

而是輸贏。

這種復雜會讓他無法感受鋼琴純粹的美,所以他選擇了回頭。

再次看這部電影時,

我突然意識到電影其實具有強烈的工業化印記。

紐約城、自由女神等美國元素,

以及影片的英文名「The legend?of 1900」,

這是否在暗示著電影的時代意義呢?

我突然想起《布達佩斯大飯店》,

想到它所致敬的茨維格,和對歐洲最后失去它的優雅的感嘆。

在1900的那艘船上,雖然同時有貴族和平民、富人和窮人,

但面對1900的演奏,卻始終有一份面對藝術的優雅。

當1900看到那個有無數高樓、無數街道的紐約時,

他突然意識到,這種工業化與他追求的優雅絕對是不一樣的。

在那里有無數的家庭,無數的琴鍵;在那里人們聽拷貝出來的唱片,而不是有人有情緒的現場演奏;甚至他所愛的女子,店老板的女兒,

真的會像當年舷窗邊的女孩一樣的美好嗎?

麥克斯曾經憑借一技之長上了船,但最后他卻為了生計,不得不賣掉自己的康恩牌小號。

他的那份對藝術的堅持,在工業化的美國社會之中,似乎沒有特別的用武之地。

而1900可能就是提前看到了自己在這個工業化的社會之中,

會像麥克斯那樣喪失掉純粹的優雅。

所以有人說:

麥克斯就是下船后的1900。

這樣說來,其實《海上鋼琴師》和《布達佩斯大飯店》的主題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1900的那個優雅的時代和這個轟轟烈烈的工業化進程其實并不相容。

他用一己之力,捍衛著舊世紀最后的優雅。

在戰爭之后,這艘船也失去了往日的光芒,

不愿意來到這個工業高效卻粗糙冰冷時代的1900,選擇了和船一起死去。

故事的最后,

麥克斯為了生計賣出他象征著理想的小號,

老板卻選擇把小號還給他。

他說:

“一個好故事比一個康恩牌小號更值錢?!?/p>

最值錢卻也最不值錢的,

該是那份優雅吧。

于是麥克斯帶著小號,

走進了充滿煙囪,冒著黑煙的美國。

伍?| 有限與無限

1900口中的有限與無限,究竟是什么?

關于這一點,幾乎每一篇影評都有著不一樣的理解。

在我看來,

有限與無限說的是范圍,

更是人的目標、追求與欲望。

在船上,

人的范圍是有限的——每段航程不過兩千乘客,

空間維度是有限的——從船頭到船尾,除此以外就是茫茫大海,

時間維度也是有限的——從出發港到目的地,從樂起到曲終。

在船上,有限的可能決定了有限的追求。

于1900而言,

這種簡單的追求就是彈琴。

但陸地卻是無限的。

無數的街道,無數的人們,無限的時間,無限的可能。

在那無窮的琴鍵上,

人們奏完一曲后匆匆去奏下一曲,

被無限的人流推著奔走。

1900說,

“阻止我的腳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

陸地上有無數人留下的無數軌跡,

唯獨看不見的大概是,

前方那自己真正追求的終點。

想到這里,

便不難理解,

為什么1900一生都要待在那個

“有限”的理想國中了。

陸 | 存在主義的極致

在哲學意義上,

1900其實是薩特存在主義哲學的極致。

存在主義哲學認為,

人的存在先于本質。

人與宇宙一樣,本身并沒有存在的意義,

人就像是被“拋”到這個世界上來的,

——像極了1900的一生。

沒有父母,沒有姓名,

他的誕生就像是被拋到了Virginian號郵輪上。

他的一生,

所有的意義,是由他自己決定并賦予的,

人,不外是由自己造成的東西。

選擇不下船,

選擇簡單純粹的一生,

選擇與Virginian號同歸于盡,

他是自由的。

1900的自由是他能夠掌握一切,

他能選擇,也知道如何選擇。

正是這種自由證明了他的存在。

與之相對的是物,

物的本質是由人按一定的需要與目的所給予的,

然后它才作為某物出現在世界上。

人的存在和“他是自由的”

兩者本質上并沒有區別,

這也許就是《海上鋼琴師》想告訴我們的。

你我也是自由的。

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來源:

豆瓣電影《海上鋼琴師》

《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大致有三點》

慢書房 《慢賞電影丨托納多雷《海上鋼琴師》:無處安放的孤獨》

更多有趣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Sobremesa未盡所

海報:YYL

文案:YYL JJD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轉載誠身 明善誠身15616 人贊同 作為學生,曾經在新東方上過托福、GRE等課程。作為員工,曾經在新東方兼職,也...
    GG冠閱讀 1,859評論 0 2
  • 他的骨頭已被憂郁咬碎 她的眉眼還在偽裝春天 不如用火燒光我的孤獨 不如拿刀砍死你的不安
    不定行者閱讀 177評論 0 5
  • 十二月的第二天。 周日。 昨天睡得晚,今早醒來都九點多了。 看頭條才知道今天國考啊,可是跟我有什么關系呢?哈哈。堅...
    王子的公主閱讀 102評論 0 0
  • 我獨自走過你身旁,并沒有話要對你講。 昨夜月色如銀,千里流光。我深夜回家,遠近無人,只路旁的一株櫻花在月光...
    李風君閱讀 241評論 0 0
  • 結束意味著開始,凋零意味著新的生長。航大寒秋,一夜黃了木葉,即使妖風四起,新生們的加入卻讓整個校園洋溢著生機與活力...
    夜羽無鋒閱讀 18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