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有以下的困惑,那么接下來的閱讀對你很有幫助。
1.讀過的書過一段時間就忘了書的內容了,忘得就像自己從來沒讀過一樣?
2.有的書,明確知道是好書,寫的也好,口碑也好,但就是讀不下去怎么辦,讀起來感覺累,或者有的書讀起來感覺總是不能準確明白作者的意思,是不是我水平太低的原因?
3.讀過的書過一段時間就忘了書的內容了,忘得就像自己從來沒讀過一樣,請問這樣是不是就算白讀了?
4.讀書到底有沒有方法和竅門?
一、懸疑式讀書
邏輯思維里羅胖舉了個他讀《岳飛傳》的栗子,當時他就覺得宋代皇帝很傻,怎能定都卞梁呢,這個地方四戰之地,周圍沒有任何屏風,一片平原,金軍的快馬只要渡過黃河幾日之內就能殺到城下,如果能遷都洛陽多好,山河險固,能據守啊。
然后羅胖就開始查找資料,因為漕糧的關系。
然后又有疑問,為什么那么多人集中在卞梁呢?
接著他又查了資料發現,宋代的皇帝在立國之初就立下國策,守內虛外,強干若枝。鑒于五代的軍閥混亂,四方割據。
又有一個疑問,為什么卞梁是糧食高產地卻養活不了一個京師的居民和軍隊呢,原來那時所有的經濟中心都集中在江南,就蘇州一府貢獻的糧食就超過了整個浙江省。又去讀了經濟史的一些著作。
羅胖從來沒有讀完過一本中國經濟史,中國政治史,但他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懸念,像種子一樣發芽,成長,開枝散葉。讀書的答案都是自己找來的,這當然能記住了。讀書不要再去攀金字塔,而是跟著自己的心,自己的懸疑走。
二、提問式讀書
如果我們在讀一本書的前,先給自己提三個問題。比如我在讀《精進》這本書時,我并沒有按照章節順序從頭到尾的讀下來,我是先在紙上寫上三個問題,例如讀這本書我能學到什么學習方法,這本書有哪些方法讓我成為很厲害的人,里面有什么新的思維方式……
一旦帶著問題去讀書,這本書就不會變的很枯燥,因為你用問題來引導你去讀,而不是毫無目的跟著作者的思維。
所以你看,我在讀到《精進》第四章節時,我就會花費大的精力去讀,因為這章節所講的內容是我想要的,慢慢的當你發現你的問題都能在各章節找到答案時。
原來讀書不是死磕,從頭到尾的死讀,還可以跳躍式讀,即使一本書沒有讀完也沒有關系,讀書就是去讀對自己有用的部分,慢慢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而不是對沒有讀完一本書有愧疚感。
三、階梯式讀書
其實階梯式讀書一直貫穿于學生時代,不信你看小學一年級時老師教我們99乘法,到了二年級老師會教我們簡單的算法,到了三年級我們會學一些簡單的應用題,到了初中我們要學函數,高中要學幾何,大學要學高數。
我們隨著年級的增長,知識的難度也跟著增長,從學生時代開始教育部不斷給我們構建知識難度階梯,我們也很少發覺這項方法能被很好的利用。
知乎上有個問題,問的是為什么我讀那么多的書,卻還是沒能讓我成為更好的人。
答案很簡單,寫著不跳出舒適圈,讀在多的書都沒用。
也許很多人對這個答案嗤之以鼻,從小到大我們都被父母老師教育要多讀書,你卻說讀在多的書沒用。別急,請聽我說一個小A的故事,小A是我大學同學,我們也都喊他學霸,不是因為他學習多好,而是他只要一有空就讀書。
有一次他問我:“阿麟,今年我讀了至少有50多本書了,為什么我感覺自己很空,就好像從來沒有讀過一樣。”
我問他:“不會吧,我看看你讀了什么書。”
結果他的一張書單圖片讓我明白了他的困惑,因為書單上的書很凌亂,幾本言情小說,幾本成功勵志讀物,幾本詩歌散文,幾本雜志,大致看了下都是些簡單的讀物。
小A的讀書數量雖然在增加,但是質量難度上卻沒有絲毫的提升,水平一點都沒有提高。因為他依舊待在自己閱讀難度舒適圈里。試著回想,英語等級考試也是如此,如果你一直用四級的詞匯量去考6級,托福,即使你把整本四級書倒背如流,結果也可想而知。
所以給自己增加閱讀難度,逼自己一把,去讀一些有難度的書籍,不然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讀得多快多好,唯有跳出舒適圈,才能野蠻生長。
四、曾國藩的讀書方法
1.讀漢書有兩個難處首先一定要先弄懂小學,訓詁類的書籍,以后才能認識它的假借奇字,再者要先學習古文詞章的學問,然后能懂其中深奧難懂的篇章。
尤其在讀心理學類的書籍,許多人都會挑一些專業性強的書來看,出發點沒錯,讀理論強的書確實能提高自己對心理學的認識,可是你想過沒有,一個心理學大師的誕生就被你自己扼殺在搖籃里,滿篇都是理論,晦澀難懂,你認為自己真有魄力和耐心讀完嗎,?即使讀完了估計你對心理學也沒有剛開始的興趣。
所以我們可以先看一些簡單的,比如介紹心理學的漫畫書之類,好讓自己對它產生興趣,接著可以看一些有關自己生活心理學的書,更能直觀對心理學的認識,這兩個步驟下來,基本上對心理學就會有比較系統的認識了。
此時的你可以選擇繼續深造下去,比如對自己規劃要考心理證書,當心理咨詢師之類的,而之前語言簡單易懂的書就不能再看了,這時可以選擇專業性較強的書,循循漸進加上對心理學的熱愛,想必你會成為這行業的專家。
2.研讀時有難以理解的地方,不必一定當時就要求得透徹深刻的理解;若有一個字不能記住,也不必苦求強記,只須能夠自然地加以理解和領會,今日看幾篇,明日看幾篇,日日積累,自然會有不少收獲。
我剛開始去讀一些書的時候,就喜歡死磕的讀,這句話什么意思,這個字怎么念得,這樣的讀書方法很是浪費時間,而且還會造成讀書的心理壓力。
一本書肯定會有晦澀難懂的部分,也許是你的生活閱歷不夠,也許是你的知識面不夠豐富,那時你就沒有必要去弄懂,直接跳過看別的地方,如果你覺得那部分內容很有意思,可以選擇拍下來或貼上標簽,隨著時間和經驗的增加,再會回頭看也許就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五、讀書的訣竅
曾紀澤說,兒子讀書十多年了,總像沒有得到讀書的奧妙,父親讀書有什么訣竅嗎?曾國藩說,讀書沒有訣竅,就在于熟讀深思,若硬要要說有訣竅的話,那就在于看、讀、寫、作四個要素緊密配合,且每日不可或缺。
所以說,讀書沒有訣竅,若一定要說有那就是我們聽膩的多讀,多看,多寫罷了。
你要相信越讀越幸運,讀書能讓你成為更好的人。
你更要相信你所讀過的書終將會以另一種形式回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