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經(jīng)過樓道,聞到一股熟悉的飯香味,那是一碗面條湯出鍋前淋了香油的特有香味。女兒脫口而出,好香,媽媽我也想吃稀稀的面條湯,我想姥姥了。是的,聞到這樣的味道,我也想到了她姥姥,我的媽媽。
? ? ? 在那個物質(zhì)并不算豐富的年代,一碗淋上香油的細(xì)面條湯,通常算是病號飯,能勾起肚子多少饞蟲呢,哈喇子都能流出來。其實做法很簡單,一鍋清湯煮的面條,家里有什么菜就加什么菜進(jìn)去,一兩片就成,如果再能加進(jìn)一個荷包蛋就更好了,快煮好時加鹽,淋上香油,齊活兒??此坪唵?,端上來,絕對風(fēng)卷殘云般進(jìn)肚。
? ? ? 我讀中學(xué)時,要上晚自習(xí),放學(xué)時都是伴著黑夜星空的。夏天還好,北方的冬天尤其冷。家門口的那條小巷子又黑又窄,還沒有路燈,就憑著前后誰家沒有熄滅的燈照亮。每次老爸都在我快到家的時候,領(lǐng)了我家狗狗在巷子門口迎我,然后兩人一狗一起回家。剛進(jìn)家門口就能聞到面條湯里的香油味,只聞到這味道,身上就已經(jīng)是暖暖的了。這面條湯做著簡單,但也講究個現(xiàn)做現(xiàn)吃,尤其是剛出鍋最好吃。媽媽是卡著點做的,我進(jìn)家門,面條湯出鍋。其實那個時間,媽媽都已經(jīng)很困了,但一直等著我回來,看我狼吞虎咽的吃上湯面,她才肯安心的去睡覺。每次我進(jìn)家門,來家里串門的鄰居起身離開時調(diào)侃媽媽,好了,該下中班了。每每我心疼媽媽,讓她不必再等我回來時做那一碗面條湯,早早去睡覺好了。媽媽每次都說,天氣冷,讀書到那么晚,吃碗湯面身上暖和,人舒服些。媽媽如此堅持,我也沒再勸她,只能更加努力地學(xué)習(xí)。
? ? ? 后來,有了女兒,偶爾來不及做飯時,就給她煮一碗這樣的湯面,加點番茄進(jìn)去,紅色的番茄,白色的細(xì)面條和荷包蛋,加上綠色的小菠菜,不講營養(yǎng),僅僅顏色和一股香油味道就已經(jīng)征服了小娃娃。吃時,筷頭兒輕輕一戳,溏心的荷包蛋流出稀稀的蛋黃來,更是讓她歡心雀躍??此耦^吃的狼吞虎咽,我喜上心頭,大抵我如女兒一般大時,媽媽也是這樣歡喜地看著我的罷。女兒后來也吃到過姥姥和舅媽做的湯面,加上我做的,她做了個評判,姥姥做的最是好吃,媽媽做的總是面條太多湯太少,舅媽做的有點咸。古靈精怪的小姑娘一一評說時的神態(tài),儼然是個美食家呢。
? ? ? 年輕時總想離家遠(yuǎn)遠(yuǎn)的,離開那個生活了十幾年沒什么變化的小城市。等到做了母親,才知道,父母對兒女的牽掛隨著孩子離得越遠(yuǎn),也就變得越濃,濃的化都化不開,變成離家時帶的一小罐媽媽親手做的咸菜,野菜干,爸爸騎車十幾里路到農(nóng)家村頭買來的小米,新磨好的玉米面等等。去年爸爸生病,從此再不能春天騎車去采野菜,秋天到田間地頭買小米,媽媽說起這些時,心里好難過。在自己家里,做好了晚飯,看著女兒吃著高興,我落寞地自己嘆息,要是姥姥姥爺在咱家就好了,讓他們也嘗嘗。記憶里,媽媽總是隔三差五地去我姥爺那兒,洗洗曬曬的,做一頓好吃的,陪我姥爺一天。母親無疑是個孝順的女兒。遠(yuǎn)嫁的我 ,在這點上終究還是趕不上母親。女兒這時就說了,媽媽,你放心,等我成家時,就在咱小區(qū)買房子,離你近。女兒,等你長大成人時,媽媽尊重你自己的選擇,媽媽的愛不會成為你的牽絆,只愿你能聞到這碗面條湯的香味時,想起一個母親的牽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