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S和Y認識十幾年了,他們的友誼在我看來,是堅不可催的,我相信這份感情將會伴隨著他們的一生。
大學畢業后,S和Y留在了同一個城市,這個他們上大學時就一直生活和學習的城市。
S進入了當地一家非常有名的醫院上班,而Y也很滿意地去了一家外資企業做人力資源。兩人像之前一樣,經常約在一起吃飯、聊天,聯絡感情。
時間久了,我經常開玩笑地說他們是一對好基友。
02
有一年,Y的母親重病,在家鄉的醫院經過檢查之后,醫生建議轉到更大的醫院進行進一步地觀察和治療。
Y理所當然地想到了S,他希望把母親轉到S所在的醫院,那樣,在同一個城市,他可以更好地照顧母親,同時醫院里有了熟人,會讓人覺得放心可靠,而不用擔心像網上那樣被坑。
作為Y的多年好友,S欣然接受Y的想法,開始安排著伯母的住院事宜。
這所醫院在這座城市,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存在。那些每天排隊等待進入醫院看病和入住病房的人群絡繹不絕,他們無時不在期盼著住院大樓里能夠空出一位病床來,好讓自己或者是生病的家人搬入病房。
小時候很討厭生病,討厭去醫院;沒想到,長大了卻要想辦法擠著、搶著進入醫院。
和往常一樣,Y的母親到達醫院的那一天,住院部已經滿員,沒有多余可用的床位了。但S知道,馬上就會有床位空出來的。Y和母親便只能在其他地方等待。
沒過多久,住院部終于有患者出院,而空出床位。S君自然是通過自己的協調和溝通,把那個好不容易才空出來的床位安排給了Y的母親,總算是成功地住院了。
那一刻,Y很感激自己的朋友S。十幾年的關系,讓這一切看起來很自然,也很正常。十幾年的關系,也讓他們之間的友誼變得愈發深厚而低調。
已經不再是為了建立友誼,而大放厥詞地承諾誓言的年紀了。一切變得很務實,很隨意,甚至有些輕描淡寫,卻也甚過海誓山盟、轟轟烈烈。有事相求一句話,便無須多言個中緣由,只因彼此心照不宣。
對老友的一番感謝之后,一種莫名的自豪感意竟也涌上Y的心頭。那種自豪感,自然是緣于母親能夠住進這座城市里最好的醫院,享受著最好地醫療服務。
站在病床的窗前,Y看見樓下那些等待進入的車輛,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動;還有那些腳步匆匆,不停地往返于各個科室大樓的人們,他們依然在焦急地等待著入住的時間,卻總不會得到確切的時間。
相比之下,自己的母親沒有過多的等待,便成功入住。Y的內心更加欣慰,他在心里不停地念叨,自己有S這樣的朋友真好。自豪感在心中不停地沸騰,那種感覺甚至比自己是醫生而將母親轉入醫院更加強烈。
徜若自己是這所醫院的醫生,那么,將母親安排住進這里的病房,那豈不是理所應當辦到的事情;而S幫助母親安排進來卻不一樣,它會讓Y產生一種“我不是這所醫院的醫生,我跟這個醫院沒有關系,但我卻能將自己的母親盡快地安排住進病房里”的成就感和優越感。
03
Y的母親康復出院了,和Y一起回了老家。Y休了年假,決定留在家中,好好地陪伴母親一段時間。
回到家,鄰里街坊和家里親戚們都來看望Y的母親,Y很高興地接待著每一位。
每每談到母親的治療經歷,Y總不會忘掉向所有人提及,自己的母親是何等迅速地住進病房,而那些等了好長時間的人,卻仍然沒有住進去。當然,每一次的提及,Y也必然會說明,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有一位朋友叫S,沒有他的幫忙,又會如何如何等等。
當然,所有人都會投來羨慕的眼光,并用一種特別贊賞的口吻對Y說,真有本事,能認識這么厲害的朋友。朋友S厲不厲害已經不再重要,相比之下,在那些人的眼中,能夠認識S的Y則是最厲害,最有本事的。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以后自己的家中有人生病時,Y會成為他們的希望。
每一次,Y自然是帶著滿滿的成就感,送別這些客人。
04
Y的一位姑姑家的大嫂的兒子心臟有些問題,在當地的醫院檢查后,醫生建議手術。
Y與他們家并不熟,只是每年去姑姑家拜年時,才會與他們有照面而已,他們家住在姑姑家的隔壁。
Y的姑姑向他提出,能否讓他幫助轉移到大醫院去。
不知是因為與S的感情太過深厚,還是因為S在Y的心中已經開始慢慢變成了一個求助醫生的形象,接到姑姑的電話后,Y唯一能想到就是朋友S在醫院里,便答應姑姑來辦理這件事情。
Y便再次找到朋友S來幫忙,S自然是不會推辭。一切依然是那么順暢,那么自然。
姑姑再次對Y贊賞不已。
她的大嫂更是將Y視作救命恩人,見到Y來姑姑家拜年,再也不是之前那樣的簡單寒暄了。Y像是成為了那個村子的“村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很多人認識Y,而Y卻不認識他,走在路上,Y總會收到這些“粉絲”的熱情的招呼和微笑。
05
Y又一次打通了S的電話,讓S幫他安排一位遠方親戚的入住。S有些不解,為什么有這么多遠方親戚會聯系Y,而來到他所在的醫院求醫呢?
S的內心開始有一些小小的抗拒,因為之前的幾次安排,已經對自己的工作節奏和環境產生了微妙的影響。雖然每一次他在Y的面前都表現得很輕松,看起來很簡單,只是打個招呼就把事情辦成的樣子;但背后又怎會是看到的那個簡單的表像呢?
盡管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是Y已經提出的求助,現在拒絕也不太合適。于是,S又一次幫助Y安排了入往。
06
前年春節時,高中同學聚會,S和Y也一起參加了。
吃飯的時候,一位已經結婚生子的同學向我們訴苦水,自己剛剛一歲半的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一直不知道去哪里治療比較好。本地治療信不過,去大城市又擔心人多排隊。
作為自己的同學,S當時是準備建議他去自己所在的醫院治療,當然他也會提供一些幫助。
可話還沒有開口,卻被Y提前說了出來,找S呀,他在某某醫院上班,之前我媽媽還有幾個親戚都是我找S幫忙,才安排入院的。
S顯得很尷尬,但心里似乎也明白了些所以然。
看到自己要說的話被搶了,S只好從病理上做了簡單地分析,給那位同學些許安慰,并囑咐他需要幫助可以聯系自己。
07
去年春天,S又收到Y的電話,依然是讓自己幫他安排一位XX親戚住院。
S沒有考慮,以自己外出休假為由而婉拒。
他們的友情仍然存在。
只是,S不想自己和Y之間的友情,被同一件事情所束縛,而上了枷鎖;更不想他們的友情變成了Y炫耀的資本。
友情,是兩個人之間的一段特殊的時空距離,簡單而美好;被炫耀的友情,只會讓越來越多人加入到這段時空距離之中,復雜代替了簡單,友情,便不再美好如初。
By|小豌豆 ?2016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