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千千,這是我在簡書上的第一篇推文
關注【千愁】
和我一起慢慢變優秀吧~
我第一次嘗試寫文投稿,是在四個多月前,因為剛剛轉行到文字類工作,所以想通過投稿看看自己的能力。
我的經歷可能跟大部分人都不太一樣,一開始我的投稿之路異常順利,寫的第一篇文章就一投即中。
第一個月,我就有十多篇的輸出,并且過稿率極高。
但開始的路有多順利,在遇到瓶頸期時就有多手足無措。
記得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樣坐在電腦前,想著寫點什么,腦子里是有簡單的想法,但把這些內容敲到電腦上,卻是十分地不堪入目。
一股莫名其妙的焦慮感浮現出來,我放棄了寫東西的念頭。
我以為我只是最近寫得比較多,大腦累了,放松放松就好,誰知接連一個月都是這種狀態。
我陷入了瓶頸期。
連續一個月,一篇輸出都沒有。我慌了,開始逼著自己寫文章。
好不容易逼出了兩篇垃圾,我開始瘋狂地投稿,這家被拒了就再換一家。
我就像一只饑不擇食的野獸,抓到什么吃什么,根本不管合不合胃口。意料之中的,我并沒有把那兩篇垃圾“推銷”出去。
我開始對自己產生了深刻的懷疑,甚至已經完全忘記了寫文投稿的初衷。
有一天晚上,因為加班到比較晚,老板就開車送我回了家。
路上我們聊了會天,他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大概內容是:
“來公司應聘的人我最看重的不是經驗,也不是專業,是對這個行業的熱愛,熱愛就像1,經驗能力什么的就像0,沒有前面的1,后面再多0也只是一場空。”
我突然回想起四個多月前,我懷著對文字的熱愛,到公司應聘的場景。
是熱愛讓老板給了毫無經驗的我一次機會,是熱愛讓我放棄原本較安穩的工作,走上了這條陌生的路。
可如今,我又把文字當什么呢?
稱斤論兩的糟糠之物。
第二天,我刪掉了那兩篇垃圾,開始不急于輸出,保持輸入,沉淀自己。
有什么突然的感悟,就記錄下來,哪怕只有一兩句話。
讓自己慢下來,等等初心。
一天,我突然有寫文的感覺了,不是為了投稿而寫,是真的有那種表達的沖動。我拿出本子,很流暢地把心里的想法落于紙上,完成后,我完整的看了好幾遍。
終于,我的文章重新感動了自己。
我把這篇文章投給了一個合作過,挺看好的編輯。
一投即中。
隨著那篇文章的誕生,我也算終于度過了長達兩個多月的瓶頸期。
我總結了一些在面對瓶頸期時親測有效的方法,希望能幫到更多的伙伴。
其實言而總之就是一句話:在找到成功之前,你得先找到自己。
01
明確自己投稿的目的
每個人選擇投稿的原因不同,有的人是為了鍛煉寫作能力,有的是因為愛好,也有的是想掙些零食奶茶錢......
不管因為什么,你都需要明確自己的投稿目的。
像我的初衷是為了檢測自己的文字能力,并從中獲得進步,但后來又覺得既然寫了,多少都得賺點。
這就出現了后面“一投再投”的現象,再也沒寫出過好文章。
明確自己是為了什么寫,為了什么投。你才能走出迷茫的第一步。
02
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
文章分很多種,有觀點文,故事文,散文等等。你需要在這些類型中,選出自己擅長的一種或幾種。
那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擅長的領域是什么呢?
多多關注自己平時喜歡看哪種類型的文章,大多數情況下,你擅長的都是自己喜歡的。
如果看的文章很雜很亂,可以每種類型都試寫一下,投投稿,投過一次,就有大概方向了。
說到這里,再順帶提一下關于征稿函的那些事。
發現有好多小伙伴沒什么耐心細看征稿函,以及該號的往期文章。
如果你經常把散文投到收觀點文的號,或是把干貨文投到收詩歌的號。那你怕是永遠走不出你自找的瓶頸期了。
發現自己擅長的領域,深入研究,不斷耕耘,并對號入座。是走出迷茫的第二步。
03
保持輸入
有一句話這么說:“你只看到了別人的成功結果,卻沒想過TA的奮斗過程?!?/p>
寫文也是如此,你只看到別人優質的輸出,卻沒意識到其實背后的輸入才是TA保持前進的發動機。
在處于瓶頸期時,千萬不要逼迫自己去輸出,這種情況下,就算寫出點什么,也極有可能只是糟粕而已。
不僅浪費自己的時間,還會失去對寫文的自信。
這個時候,你大可以去欣賞他人的優質輸出,把這些作為自己的優質輸入。
你不能決定自已能拉出來什么,但吃什么,你可以定。當有了足夠多的輸入,好文章遲早會從你的體內溢出來。
04
鍛煉思考的能力
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問題?
有些人看個《蠟筆小新》都能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而你看了一整期的《今日說法》,也看不出什么名堂來。
這就是會不會思考的差別。
“沒有靈感啊,最近也沒發生什么事,生活平平淡淡,哪有什么好寫的?!?/p>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時期?
生活處處是素材,只是你未留心。
其實很多平凡的小事,加入一些思考,它就會變成一個話題。
比如你做的一個夢,走過的一條街,跟朋友的一段聊天,甚至是打發時間刷的幾條抖音,細細留意,思考。
其中也許就會有你能看到,并且想表達的東西。
保持對各種平凡事物的思考,也許能給你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哦。
05
隨時記錄靈感
靈感這東西,也是比較頑皮。
你一定經歷過,在你打開電腦,想認真的寫一篇文章時,腦子里偏偏什么都沒有。而當你在開會,聚餐,工作等一些不方便寫文的情況下,卻時常蹦出一兩個靈感。
最氣人的是,好不容易結束開會,聚餐,下班了,靈感也不辭而別。
雖然說寫文不能純靠靈感,但靈感就像奢侈品,沒有也行,有了更加分。
怎樣在靈感出現時留住它呢?
記下它。
這里不是說要把它大段大段地寫下來,而是記錄關鍵詞。
比如你在工作的時候受了氣,當下特別想辭職,突然想寫一篇關于成年人不容易的文章,但工作期間,你沒時間大量輸出。
這時就可以在手機備忘錄,或筆記本上寫下一句:
幾月幾日,工作受氣想辭職,成年人實屬不易等等。
一分鐘不到的時間,你就留住了一個靈感。
保持這個習慣,在哪天沒東西好寫的時候打開備忘錄看看。
有驚喜哦。
06
文章在質不在量
“重量不重質”是我在瓶頸期走過最大的一個坑。
由于第一個月輸出太高,以至于讓我覺得這樣才是正確的,接下來連續一個月沒有輸出,我就理所當然地覺得這是一種失敗,從而逼迫自己去進行糟糕的輸出。
直到有一天跟一位大神聊天,他表示自己一個月只寫兩到三篇文章(聊之前我一直以為大神都是每天保持輸出的)。
一個月一篇的精華,遠遠好于一天一篇的糟粕。
不以“量”定文章,而是要重“質”。
在狀態不好時,千萬不要因為要完成多少量而逼自已去進行無用的輸出,沒有“質”的輸出,數量越多,你越難從瓶頸期掙脫出來。
量變決定質變。
好壞皆是。
寫到最后
寫文路上,瓶頸期是人人都會經歷的。
在它出現的時候,不要慌張,更不能自我否定。
暫停輸出,就當給自己放個長假。
保持輸入,看看別人的生活,聽聽他們的心聲。
不忘初心,堅定前行。
打不倒你的,必將使你強大。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