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Ellen自己琢磨出來教育的三原色,特別開心,做了PPT,在主題家長會上發布,當時還很欣喜,但是真正實踐到了此刻,
才更深刻的明白:
教育三原色的能量。
家庭,學生,老師(學校)
一個問題發生的時候,我們要怎么辦?
孩子上課不配合,有情緒,我們作為老師要請家長嗎,
還是找孩子單獨聊,是聊情緒,還是處理事情,并沒有標準答案。
最近發生的事情X上課的時候卷子不及格,當然不是完全不會,就是不想做,隨便一做,沒有想到那么差,自己也無法接受,就不訂正,自己和自己剛在那里,騎虎難下,自己也難受,但是很難一下子進入訂正的狀態,孩子當然不愿意這個事情直接被家長知道,也知道自己不在理,但是正確的事情——不想現在做。
因為:我不爽。
我不爽,我怎么考成了這樣?
我不爽,老師,同學們都能玩游戲了,我怎么辦?
我也喜歡玩啊,我想玩,我不想面對這個分數,這么多錯題和這個糟糕的分數。
?Ellen做法:
考試的目的是幫助我們發現那些確實不太會,你現在訂正了,我希望你在真正的期末考試的時候,遇見這樣的題目,全部都會,不再錯了,自己訂正,可以看書,訂正完,就可以玩了。
說一次其實沒有效果。
X的身體自然開溜,情緒也是飄飄然,要讓孩子的理智回歸身體,不是一瞬間的事情,相信相同的情境在家庭里,學校里也上演無數次,X已經熟悉了套路。
但是,老師是干什么的呢?
老師就是守護學習原則的人,老師就幫助你建立正確學習觀的人。
僵持2分鐘,5分鐘,10分鐘,30分鐘,40分鐘,50分鐘,下課了,同學都走了,X被留下來,但是Ellen這次沒有當面給孩子家長打電話,孩子要晚回家一定要說明情況,但是給孩子留面子非常重要,所以發信息簡單說一句就可以了,不評價,不多說,也不過度關注孩子,只是堅守原則。
溫柔的堅持:自己訂正吧,你都會,訂正完給我看。
最后,花了40分鐘在教室里一個人訂正,中途當然還是會走神,但是不過度關注。大原則在,X離開教室的時候不僅訂正完所有錯題,還把自己心愛的漂亮的玩具送給了Ellen.
反思:
這個玩具會提醒Ellen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一個老師堅持自己的基本原則,孩子可以獲得能力,責任的增長,也會真正認可有原則有堅持有要求的老師。
家長反饋非常重要。
青春期的大女孩在學校里受了學校烏龍政策的替罪羊,經歷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打擊,屏住一口氣努力了大半年本來能進的小尖班,突然進不了了。
家長怎么辦?孩子經歷了這么多,我們還是只看成績嗎,不可能啊。
青春期的孩子是非分明,非黑即白,和英語老師發生了重大的沖突,被老師治理了一周,一個大女孩被罰站一周是什么經歷啊,怎么可能還有心思學這個學科呢?
這些信息不知道,這些心結不解開,根本不用談學習內容,都是瞎扯。
孩子滿身委屈和怨氣,看什么能順眼,那個整她的老師和這個學科被綁定了,看到英語就想起這個老師,怎么能學進去啊,要幫助孩子排解情緒,才有可能進入學習內容。
正好那幾周Ellen感冒發燒,渾身無力,沒有精神講大道理,就聊天,把自己趴在桌子上,聽孩子聊這個事情,和孩子攤開來聊,其實孩子比我們想象的堅強,只是需要一個情緒的出口。多聽,少說。
孩子在家每天磨蹭到12點才能寫完作業,小學4年級作業當然不多,但是一直這么磨蹭下去,簡直是對全家人的折磨,孩子無法控制自己,家長也很難控制情緒,摩擦也再所難免,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學習方法,學習習慣都有關系,補習其實補得了知識,但是遠遠不夠,如果家長不是當面告訴Ellen,我也不會知道家長真正的痛點在這里,孩子的英語學習興趣很好,復習不到位,時間不夠,因為作業總是磨蹭拖拉。
雖然很多小貼士和方法,但是要把錦囊真正給予家庭是一個過程。
Ellen愿意把三原色里的“自己“放進去,看看能不能真正幫到這個可愛伶俐的孩子。
那就是讓孩子來Ellen家里,因為有很神奇的事情曾經發生過。
Rock是來Ellen家里背單詞幾天后,徹底改變了英語學習的狀態。
希望N在寒假有機會可以來Ellen家,不是教什么方法,主要是用Ellen個人的環境和影響力,影響孩子,不是學英語,當然有方法,但是方法和人是分不開的。
Ellen家里沒有太多玩具,沒有電視和沙發,只有書架,書,孩子在這里不學習挺難的,最關鍵的是——Ellen在家的大部分時間自己都在學習,人是會影響人的。
Ellen不敢保證一定會發生什么,但是我愿意試一下,為了孩子擁有更好的學習體驗,整個家庭不再生活在每天陪孩子寫作的痛苦中。
家庭,孩子,老師(學校)這三原色都有各自的作用,又有互相的作用力。
我們一起伴隨孩子,共同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