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寫點什么東西,關于河磨玉的,但是水平有限,不知道該寫什么,后來想,愿意寫什么就寫什么吧,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沒有人看就自己寫給自己看,當做是總結,有人參與討論和指正就更好了,河磨玉知道的人還不少,目前還屬于地方玉種,需要有一本系統的書來介紹,我可能做不到,就寫一些文字,隨手記錄關于河磨的點滴。
談到河磨玉文化非紅山文化莫屬,這也是河磨的傳承,但關于紅山用玉素來有爭議,最早發現紅山玉器是1971年,當時在赤峰出土了中華第一龍的C型龍,陸續又出土了著名的豬龍,龜殼,玉梟,勾云佩,太陽人等等。記得2013年河磨玉雕里豬龍比較繁榮的一年,豬龍層出不窮,各種材質的,黃白的,綠料的,皮子的,出來不少精品,與此同時出現的還有達摩,當然達摩不是紅山文化里,就是閑話帶一句。繼續說紅山,因為內蒙距離岫巖還是有一段相當長的距離,所以就有人懷疑古人是否會長途跋涉去岫巖拾取玉材,不過王時麒教授替我們解答了這個問題,經過他的研究,發現岫巖的軟玉中有兩種顏色是其他玉種中所沒有的,這兩種顏色就是淺豆綠色和黃白色,到現在我也不知道淺豆綠是啥顏色, 不過肯定是見過。而紅山用玉顏色恰恰最主要的就是這兩種顏色,再一個佐證就是皮子,紅山玉的皮子恰恰是土內和褐色,這兩種皮子正是河磨特有的,這兩個觀點給河磨玉是紅山用與提供了有利的證據,有人可能想了, 為啥是河磨玉而不是老玉呢?在古代對于玉料的獲取限制于當時的條件只能靠拾取籽粒。李長吉的老夫采玉歌里寫的:采玉采玉須水碧,也是一個佐證。
再有關于河磨玉的記載源于清朝,出處不記得了,當時提到了細玉溝和白沙河,記載的是每逢暴雨過后,村民會去河岸兩邊撿玉,大概是最早關于撿河磨玉的記載了。可見對河磨玉的原始開采方式一直延續至今,幸虧那時沒有挖掘機。
以下是關于紅山文化的一些圖片,當然關于那個豬龍的爭議很大,都說是燒色做的假皮子,談到燒色,其實以前是作為一種玉雕的工藝流傳下來的,是為了增加作品的色彩和變化,到了現代就成了作假的手段,不同時代的不同特征而已
圖片來自于網絡
C型龍
豬龍
玉梟
太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