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開學第一天,學校請來了張仲慶校長兼教授,為我們講教師的專業發展。
第一眼看到張教授時,我想,我們又將在一場毫無意義的報告中,度過無聊的兩小時。可是,這兩小時對我來說多寶貴啊!我可以讀兩篇英語文章,錄音上傳;我可以讀幾十頁書;我可以寫一篇小文章;我可以看微信訂閱號文章……。所有這些,都比聽一場浪費時間、浪費生命的講座有意義多了!
我將帶去的一本書拿出來,準備躲在座位背后自成一統,偷偷看幾頁書。
可是,當教授開口講了幾句話后,我立刻被他的報告吸引了。
這是一位從教學一線上下來的教師,這是一位真正的教育研究者。
他從23歲那年,就開始從教師家庭教育開始,研究各種家庭教育,探尋不同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20多年來,堅持深入研究,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寫出了一篇篇發人深思的家庭教育文章。當他回顧他自己的教育歷程時,我忍不住一次次想鼓掌!但一次次,我被全場冷靜的氣氛影響了,我不敢鼓掌,我怕別的老師把我當作異類看。后來,我實在是忍不住了,大聲地鼓掌,反正我又沒有損害誰的利益,所以,我要跟著自己的感覺走!
中途休息時,我還特意上臺去和張教授握手,告訴他,他講得太好了!我真是佩服他!他很高興,主動給了我一張名片。我說,很想向他學習。張教授卻說,互相學習,互相研討。越是有長遠眼光、有博大胸懷的人,就越是謙虛。
張教授要我們思考,教育是什么?
他說,教育是培養人對前途的希望;是將培養成為真正的人,并使人高尚;是挖掘、發揮人的潛能;是使人類社會向文明邁進;是使人的生命質量不斷提高;是培養人的精神、品格和習慣。
張教授說,為什么有些教師無論怎么教,總是把學生教得很好?為什么另外一些卻總是教得很差呢?
他認為,
教學效果的差異在于,教師的專業知識、綜合能力、責任心、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存在差異導致的。
這五個方面,擁有前面的,不一定能影響到后面的,但擁有后面的,卻可以通過努力,獲得前面的。例如,專業知識不過關的教師,如果責任心強,就可以通過學習慢慢完善專業知識;但是有專業知識的人,就不一定能提高責任心。所以,最理想的狀態是擁有良好的教育思想。
他認為,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都是“術”,而責任心、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則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要守住這個“一”,才能對得起教育。
他給我們舉了幾個例子,如杜威、胡適、陶行知、馬寅初等教育名家,都是擁有教育思想的人。他還說了自己認識的一個年輕人的故事,這個年輕人說的一句話,同樣打動了我。他說:與最優秀的人一起,做最偉大的事。
教育,就是做最偉大的事。做偉大的事,怎么能沒有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呢?
那么,我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以人為本
我認為,只要是學生不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就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方式。我正在努力踐行這個理念。
我的教育思想又是什么呢?
培養合格的公民
這是從李鎮西老師那里學來的,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這是王君老師說的,這句話是我教育路上的指路明燈。
戴東老師說,教師這個職業,是很容易下十八層地獄的。
我聽了聳然一驚:真的!不知道,我們在有意無意中,有沒有毀掉某一個孩子的學習興趣、乃至毀掉TA的一生呢?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更要在教育路上,好好修行。
做老師,要像農民種地一樣,想收獲飽滿、美好的果實,先要播種飽滿、美好的種子。所以,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怎樣的好老師,自己先要做那樣的好老師。
把自己的孩子當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而把別人家的孩子當作自己家的孩子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