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這天是張家莊重新修族譜祭祖的日子,這件事在這個只有500多口人的村里沸騰啦。張家莊的的男女老少從各自家中涌出來,齊聚到村口中央的標志性的地方-石攆滾旁。這種大事情,自然有附近十里八村的鄉民過來圍觀。大家你一言我一句討論著,簡直比過年都熱鬧。
? ? 儀式開始前,張氏宗族里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用手把紙一層層揭開,露出了泛黃的草紙族譜。隨后,族人開始念族譜記載的歷史。據現存家譜記載,張家莊張氏始祖于明朝永樂年(1403年)從山西遷到張家莊,剛開始為周邊富人做長工,后來成家立業,逐漸形成了龐大的張氏家族。
? ? ? 宣讀完村莊歷史,隨后族人把重修的族譜粘貼的墻上,村民們擁擠著看墻上的內容,三五個擠在一起聊著,你們家族譜上面跟張帆家是一支的,你們家跟張京家是一家子。最后,在不大的村中央北墻上,貼上一幅對聯,下方擺上供桌,擺上祖宗牌位,每戶人家先把自家的供品擺到供桌上,供品有豬肉、雞、水果等供品,點香、蠟燭,全村人一起行跪拜禮,這才將整個儀式做完。
? ? 儀式過后,告別了喧囂村莊又重回了寧靜。我們村的街道是一條古老而富有詩意的街道,它只有一條貫徹整個村莊東西向的大道。村里有大大小小百余戶人家,村子里尤其以姓張的人家最多,村里的人基本上都粘帶著宗親關系,就看關系遠近了。我家的房子有堂屋、東屋、西屋、南屋是一個典型的四合院村居,這是我成長的地方也是我夢開始的地方,這里有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和那陪伴著我的人。
? ? ? 村里非常重視講禮,晚輩見長輩,得尊稱,該叫叔叫叔,該叫大爺就得叫大爺。在村里三歲爺爺百歲孫,有的。百歲孫叫三歲小孩爺爺,我也見過,這大抵就是村里千百年來的傳承吧。
? ? ? 村西頭的石滾是村里的記憶,以前是村民們收割完麥子,用石磙碾麥子的重要農具,現在它成了村民們飯后聊天的聚集地,孩子們玩耍的游樂園。
? ? ? 村西還有一條大水坑,夏季下大雨,因為沒有很好的排水渠道,一下雨就存滿水。水坑里玩水得男孩特別多,那時夏天沒有空調,總是愛停電。到了傍晚,村里的人吃完飯,都會不約而同的來這里洗澡。
? ? ?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慢慢的照亮了安靜的村莊,伴隨著雞鳴犬吠聲,房頂上升起了裊裊炊煙,街道上出現了遛彎的村民,張家莊迎來了新的一天。村民們開始了一天的勞動,莊稼地里頓時就熱鬧起來了。當夕陽西下,一縷縷炊煙升起,村民們又扛起鋤頭回家吃晚飯。農田里留下著他們生命之中一個個步伐,也留下了他們殘留的汗水,支撐著各自家里的幸福,興盛著張家莊的繁榮。
? ? ? 村莊中一位杖朝之年的老者正坐在石磙上閉目養神,手中拿著一臺老舊的收音機,聽著單田芳的評書《楊家將》,他是一名教書先生、我的曾祖父-張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