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節日眾多,春節算是最重要、最紅火、最熱鬧的節日了。春節也就是人們俗稱的過年,一入農歷臘月,這臺大戲就開始彩排了。趕年集,就是這臺大戲的開場戲。
我們這里逢一、六大集。每年過了臘月二十一大集后,街里擺攤賣貨的就越來越多,大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群穿梭在各個攤位前購置年貨,每天都像是大集。一直到年三十的上午,人們基本把年貨都置辦齊全了,擺攤的、趕集的人才漸漸稀少起來。
年集是過年開場氣氛最濃的地方。平時節儉慣了的老百姓似乎忘記了支出計劃,一個勁地買,恨不能將所有年貨搬回自己的家。肩上沉甸甸的,車上滿滿的,心里的喜悅也從嘴角流露出來。最后誰也不會忘記給兒子捎上幾掛鞭炮,給姑娘帶回幾尺情有獨鐘的紅頭繩。
年集上的吆喝聲最讓人難忘。糧食攤前擺滿一袋袋排列齊整的小雜糧,紅的豇豆、黃的小米、白的大米,讓人眼花繚亂。賣雜糧的拖著長腔開唱:“黑豆黑,黃豆黃,大米小米紅高粱。人們都說花生好,芝麻倒比花生強。”賣“十三香”的吆喝聲也有板有眼:“花椒好,花椒香,花椒的味道特別長,熬魚燉肉少不了,煎炒烹炸屬它強,凡是做菜它調味,沒有花椒味不香……”一口氣把花椒、大料、陳皮、肉桂、茴香、白芷、草寇、木香、沙仁、丁香等十幾種佐料的功效、用法、產地唱了個遍。“十三香”的香味伴著悠揚的唱腔在年集上空蕩來蕩去,人們即使不買也愿意在這里駐足觀看。
年集上的美味小吃最讓人解饞。中午時分,趕年集的人們手拎背扛,四處找吃的地方。羊雜湯、餛飩、饸饹、豆腐腦兒……簡直是吃嘛有嘛,而且好吃不貴。在熱鬧的吃喝聲里,趕年集的人們瞇著眼,舒舒服服地填飽了肚子,滿載而歸。
這些年,年集遠遠失去了往昔的味道。無論縣城,還是村莊,都有了貨物齊全、服務周到的大小超市。進了超市,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有的人嫌趕年集擁擠,就去超市選年貨,干凈衛生,品種繁多,質量又有保證,去一次基本就把年貨備齊全了。
我其實還是喜歡那種極具特色的農村集市,樸實自然,熱鬧祥和。那種與生俱來的鄉土氣息令人陶醉,無可替代。年集伴著時光漸行漸遠,不經意間就從身邊溜走了。然而,遠去的年集,卻帶不走我們對她的清晰的回憶。
#羽西x簡書紅蘊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