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好是早晨起來精神充足的重要條件之一。
打開床頭的水晶燈,黃黃的光把白色的水晶球,也映照的有些琥珀色。
燈光暖暖的,驅走了黑暗,整個房間也沉浸在寧靜的舒緩氛圍中。
此時,依偎在皮床上的床頭,兀自看著文章,卻不想打開窗簾,因為我知道現在外面肯定漆黑一片。
早起的感覺,雖然有些睡眼朦朧,但是卻很有成就感,總有種自己賺了的感覺。
因為在別人還安睡的時候,我已經在努力的朝著夢想行進了。
或許你會覺得有些可笑,但是我早也不在乎別人的各種看法,哪怕是嘲笑。
因為我深深知道,“生命是自己的畫板,為什么要依賴別人著色?”
每天清晨,我都會在小來上早起打卡。讓它幫我記錄早起和睡眠的時間。
然后在APP上開始預閱讀,再背100個英語單詞,更文最好也是放在清晨,因為經過一晚的休整,這時頭腦思路清晰,而且早晨安靜的環境也適合創作,偶爾也會靈感迸發。
今天讀到史鐵生的《我與地壇》。讀著讀著,鼻子不禁酸楚起來,眼眶也似乎濕潤起來。
我終于體會到那種發自內心、從靈魂深處流出的文字,所彰顯的力量,它能夠直擊人心,觸碰到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
我眼前似乎浮現出,那個21歲正值青春好年華的年輕人,卻突然雙腿殘廢的絕望與憤忿。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
可是悲劇并未就此停下腳步,到了中年的時候,他又得了嚴重的腎病,需要通過隔日透析來維持生命…
命運太過殘忍、苛刻,他曾自我調侃道,我的職業是生病,業余是寫作。
有人說,史鐵生有極強的個人風格,似乎他創作的主題,永遠繞不開他殘疾的雙腿。
可是我要說,正是他這份特殊的經歷,在他體驗了常人無法感受的痛苦之外,同時,他也在苦難中,比別人多了一份生活體驗與錘煉。
多了一些對人生終極意義的思考,對命運與選擇的探索,對愛情和親情的態度,對生與死的通透…
透過他殘疾的雙腿,透過他不屈的文字,我們卻看到了一個不屈從于命運,不向命運低頭,與命運苦苦抗爭的健全靈魂。
關于苦難與信仰,史鐵生這樣說:“這不是別的,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殘疾的身體并不能阻止他的思維,他常常獨自一人來到地壇。
在這座古老的花園里,獨自觀賞、感悟,并寫出攝人心魄的文字,包括他對母親的愛,都化作深情繾綣的文字,慢慢流出筆尖。
史鐵生是不幸的,但是他的母親更是不幸。
幾乎所有不幸的事情都降臨在這位母親身上,丈夫早亡、兒子癱瘓又自暴自棄、女兒年幼尚未獨立,自己又身患絕癥。
可是,上天的不公,命運的責難,并沒有讓這位母親倒下。
她用堅韌的靈魂,不屈的脊梁,為她的兒女們撐起一片天。
撫慰兒子內心的傷痛,引領他思考人生的意義,得到靈魂的救贖。
這才有了史鐵生筆下感人肺腑的《秋天的懷念》《合歡樹》。
正如韓少功所言:“他讓人們在瞬息中觸摸永恒,在微粒中進入廣遠,在艱難和痛苦中打心眼里寬厚地微笑。”
相比石鐵生,多少人健全的身體,具有著殘缺的靈魂…
不要抱怨命運不公,因為這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正如汪國真所說:如果生活不夠慷慨,我們也不必回報吝嗇,何必細細地盤算,付出和得到的哪個多。
揚起生活的風帆,在生活的海洋里昂首挺進,風雨兼程中無怨無悔地過好此生,才不枉來人世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