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嬰兒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吃喝拉撒。我們人生的前兩年,是最為重要的時光。我們成長、學習,移動甚至是爭斗,比任何時期都要多,然而我們對此并沒有任何的記憶。
嬰兒擁有我們成年人所沒有的能力,他們能承受巨大的物理沖擊,他們能適應創傷性的變化,他們還能應付極端的處境。
英國BBC紀錄片《嬰兒的秘密生活》,用大量的研究,向我們打開嬰兒世界一扇震驚之門。
新生兒
在媽媽子宮的包裹下,嬰兒的每一個需求都被精心呵護著,但是一切都隨著嬰兒的降生而改變。
孩子出生時的第一次呼吸,是生命的轉折點。這改變了他的血流,血流從胎盤流向了肺部,填補心臟里的洞。
這種改變對于成年人來說,需要心臟手術才能完成。
這是嬰兒小小的身體隱藏的奇跡之一,這些奇跡是他生命得以延續的保障。
嬰兒的小手小腳很有抓力,這是從類人猿祖先繼承的抓握反射,保障嬰兒通過緊握成年人獲得安全,也許這就是我們叫他小猴子的原因。
3個月大時,就能辨識出家中不同人物角色。
嬰兒的能力
嬰兒的眼睛可以直接搜尋人類的面孔,并在20分鐘內模仿看到的表情。但嬰兒最迫切的本能是尋找食物,面部的輕觸能夠使他們進行搜尋,撅起小嘴等待賦予生命的母乳,嬰兒的交流方式,就是哭泣。聲高和音調都完美地調整到不可忽略的程度。縱使不是莎士比亞,他也比我們想象的要聰明。
嬰兒用不同的哭泣,來表達不同的需求,關鍵在于他們哭泣的方式。疲憊的嬰兒會打哈欠,因此他們的哭泣會始于’噢哇‘。最容易辨識的是嬰兒想要喝奶時的哭聲,吮吸反射使舌頭劃過上顎發出“哪”聲,喉頭在喉嚨偏高處,這使氣管離鼻腔更近,因此嬰兒可以同時吮吸和呼吸。
游泳,這可以解釋嬰兒最令人驚訝的生存技能之一。雖然令人難以置信,但嬰兒對水下非常熟悉,經過基本訓練后,他們會愛上游泳,反射阻止淹沒在水中的嬰兒用鼻子呼吸,高喉頭使張嘴時,水流向胃部而非肺部。在學會爬行和走路前,他們的軀干本能踢動,推動他們前行。這可能與他們曾在的子宮有關,或是一種進化歷史的反映。但幾秒后,他們需要被抱出水面呼吸。極少情況下,這種水下生存本能能救命。
英國媽媽凱特庫帕帶著六個月的兒子山姆去海岸散步,孩子連嬰兒車不慎掉在冰冷海水里,臉朝下。5.6分鐘,孩子被打撈起來,心肺復蘇后,送往急診搶救。醫生都不報希望,結果,奇跡在5個小時發生。如今山姆已是一歲半,沒有任何生理和心理創傷。如果事情發生在成年人身上,未必能承受得住。
是什么能使嬰兒在這樣的考驗中存活下來?
孩子稚嫩的身體構造,阻擋了水進入他的肺部。給他做心肺復蘇時,水是從胃里出來,而不是肺部。事實上,海水很冷,嬰兒大腦自動關閉,停止了基本活動。
對極端寒冷條件的反應,是山姆恢復的關鍵,在水下沒有氧氣,腦細胞會開始死亡,但極度的寒冷會減緩腦細胞的死亡,嬰兒非常善于利用這種機制。
這陣機制激發了新生兒重癥監護中的一種技術,醫生有時故意給治療的嬰兒降溫,使大腦不受損。
嬰兒的生存方式
嬰兒異常堅韌,但并不代表他們完全有韌性,他們總是需要父母來了解和照顧。
1.嬰兒最有力的生存武器就是可愛。
大眼睛,小嘴唇,小鼻子,大額頭,我們內心的母性光環被激發出來,我們的心就這樣被融化了。就是如此大的推動力,以至于我們要義無反顧地照顧他們,
科學家研究從嬰兒角度看到的世界,和我們所想的大不同。
嬰兒成功降生后的兩個月,主要是了解他們周圍的環境。
成年人為了將現實世界看成一張圖片,大腦將我們每只眼睛看到的整合在一起,新生兒卻做不到。科學家認為嬰兒有復視覺。
眼部肌肉變得強壯前,他們看到的都很模糊,他們的最佳聚焦位置是離面部20厘米的位置,這剛好是媽媽哺乳時眼睛離嬰兒的距離。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類似乎知道,和嬰兒說話時,我們的身體總是本能靠近,這讓我們的面孔像卡通人物一樣清晰。
2.為什么嬰兒喜歡顏色鮮艷明亮的玩具呢?
嬰兒的眼睛對高對比度的事物,如黑白圖案能做出良好的反應。然而嬰兒色彩感很弱,所以他們能看到的是鮮艷的原色。他們還要發育很久,他們能漸漸辨識更多的細微色差。
嬰兒的聽覺強于視覺,擁有與生俱來完全成形的內耳。新生兒可以聽得非常清楚,他們能辨識媽媽的聲音,及其他熟悉的聲音,比如媽媽懷孕時,反復聽到的電視劇主題曲。
嬰兒聽覺并不完善,大腦學會處理細微時間差的聲音前,他們聽到的都有小回音。同樣,我們好像本能知道,用有些愚笨的唱歌似的嗓音,緩慢地重復地和嬰兒說話。令人驚訝的是,嬰兒習慣聽到響亮的聲音,媽媽的心跳傳到子宮是90分貝,這與跑車轟鳴的聲音一樣大。這就是為什么嬰兒更喜歡在車里睡覺,甚至可以在嘈雜的敞篷車里,持續的,深的,低沉的聲音可模仿嬰兒在子宮內的聽覺體驗。這可能也是人們買跑車的原因吧。
嬰兒最初三個月,一天睡眠16小時左右。但他們的大腦卻很活躍。研究表明,嬰兒的夢是我們的近兩倍。大腦通過做夢處理我們白天遇到的所有陌生新鮮的事物。科學家通過監控熟睡嬰兒的大腦,發現他們并不像我們睡得一樣沉,雖然不知道原因,但他們睡覺也能傾聽,并獲取周圍人的情緒。
嬰兒長時間睡眠,對于大腦處理連續不斷的新鮮信息尤為重要。這個年紀,每一次體驗和感受都是在改變和形成他們的大腦。然而這個過程中,也會存在一些奇怪的副作用。腦電波顯示有時候,嬰兒大腦的某些部分,會產生不尋常的變化。因此小嬰兒可能會聽到吵鬧的噪音,并在指尖感受到這種噪音;他們可能會看到明亮的光線,并產生嗅到這種光線的感覺,這是因為他們的腦細胞萬億根連接并沒有正確地組織起來,所以他們可以嘗到顏色的味道,嗅到聲音的氣息。聽起來雖然不利,但是他們的大腦可適應任何環境。甚至是能夠想象的最具有挑戰性的狀況。
男孩托馬斯-巴納德三個月時,被診斷出患有癲癇,每天發作到達一百次,父母24小時不能睡覺,寸步不離地看護他,看著孩子病情發作而無能為力,父母萬箭穿心。腦部掃描,醫生馬上建議腦部部分切除手術,因為嬰兒越小,大腦越具有適應性,它的某些功能喪失后,越有可能被重構至未損傷部分。
對成年中風者,僅是大腦一小部分缺失,造成的影響也可能是毀滅性的。但托馬斯術后腦部遺留的異常部分,與正常部分完全切斷連接,雖然只剩下半個大腦。術后,孩子的癲癇得到了根治,他們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孩子現在僅是精細運動能力喪失,以及另一半大腦的功能弱化。但孩子已能趕上成長的里程碑,過上相對正常的生活。
嬰兒的生長
嬰兒生來就比成年人多70塊骨頭。時間流逝,一些骨骼融合了,頭顱上生來就有分離的骨板,這些骨板能在嬰兒頭顱受擠壓,通過產道時相互重疊。身體其他部分,例如腕關節和踝關節原來沒有骨頭的地方,會長出骨頭。
驚人的是,剛生下的嬰兒沒有膝蓋骨,只有幾年后,他們習慣摔倒,學會走路,膝蓋上的軟骨才會變成骨頭。
嬰兒成長得非常快,他們2歲時便可長到整個身高的一半。他們的體重在第一年可以長到原來的三倍。這些成長都需要巨大的能量,這就是為什么母乳對他們尤為重要。
牛奶的脂肪就像電纜上的橡皮墊,對大腦生長,阻斷新連接至關重要。
毫無疑問,成長中的嬰兒需要的卡路里比牛奶提供的要多,6個月的嬰兒,只有我們的十分之一大,需求的卡路里卻是成人的三分之一,所以要添加輔食。嬰兒偏愛甜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具有豐富的能量。嬰兒生來厭惡苦味。嬰兒總喜歡媽媽懷孕時吃的食物。
科學家發現,孩子的食物越雜亂,學習得也越快。這是因為他們能學到固體,液體和普通糊狀物間的區別。【胡亂的吃】是他們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
多數嬰兒不喜歡植物,科學家認為這是我們為了不被有毒的或者有刺的植物傷害而進化產生的。這也可以解釋為,讓孩子吃綠色蔬菜相當困難。
這個階段可能是很危險的。那嬰兒怎么知道碰到哪些東西安全的呢?反復嘗試會教會他們大都數的情況,但是有很多事是他們本能會避免的。那么嬰兒天生還害怕什么呢?爬行昆蟲或者是其他危險動物嗎?
嬰兒面對動物時,總是天真無邪,他們只能從經驗和我們身上知道該害怕什么!
9個月左右,這種壓倒性的本能使長期貼地的嬰兒,以一種不同形式的方式出動。大多數技能是從大人那里復制來的。孩子第一次爬行的方式非常獨特,嬰兒幾乎看不到成人爬行,所以需要自學。
一歲前,還是會學會基本爬行。到兩歲,他們已經用四肢爬行可以達到110千米,讓嬰兒自由爬行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剛學會爬動的嬰兒會忽略高度。慶幸的是,幾個星期后,他們會更加小心,雖然不明白為什么,他們會避免一切看起來不對勁的事情。
每一個嬰兒都是獨特的,他們以自己的步調坐下,爬行和走動。隨著肌肉的強壯和骨頭的堅硬,他們會想通過自己的雙腳站立起來。大都數孩子需要一點幫助,經過開始的蹣跚步伐后,他們就不會再趔趄,
喬吉早產11周的嬰兒,一歲時被診斷出腦癱。意味著雙腿會異常堅硬。利用孩子對運動的渴望,結合對水的本能反應。孩子在水中從某種程度上得到放松,肌肉會松弛更加自如。僵硬的肌肉能在水中得到放松。身體能更自如地應對內心的驅動運動。兩個月后,父母期盼已久的事來臨,終于可以扶著東西自己站起來了。
行走對嬰兒尤為重要。科學家潛心研究這成長的第一步,嬰兒獨特的趔趄是保持平衡的方式,像醉酒的人搖搖晃晃走路。很快走路變成了第二天性,他們將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
嬰兒的溝通技能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孩子知道的要比他們表達的多得多。
他們的前兩年,看似將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控制身體上。但學會溝通的過程非常重要。這從他們出生前就開始了,孩子在子宮內就開始聽別人講話了。出生幾分鐘后,便可辨別母親的語言或口音,這幫助他們分辨關系親密的家庭成員。
毋庸置疑,嬰兒首先是用哭泣來溝通。幸運的是,父母與嬰兒溝通越頻繁,嬰兒開始以一種更輕松的方式溝通,他們開始微笑,這是與生俱來的。即便看不見微笑,失明的嬰兒也能做到。然后是咯咯笑和大笑,嬰兒一天能笑300多次。
嬰兒18個月時,他們開始了生命最大的探索-他們自己。
一旦他們開始能意識到自己的反應,很快,自我意識發展到最難階段-亂發脾氣,他們覺得世界是圍著他們轉的。
不用擔心,這個狀況會得以改變,因為學會與他人共鳴,是嬰兒一項重要生存技能。
研究表明,雖然還裹著尿布喝著果汁,嬰兒卻能表現得如成人一般。他們會獎勵幫助他們的人,隨著成長,他們甚至學會懲罰不能幫助他們的人。
他們學會共鳴,嘗試安慰別人,與他人分擔痛苦。
如果他們能全說出來,那就會變得更加簡單。
倫敦伯克貝克嬰兒實驗室的科學家發現:嬰兒說話前,已經對世界有相當復雜的認識。他們發現嬰兒的技能可能讓我們成年人羞愧。
成人只能分辨組成我們母語的45種聲音,但研究表明6個月的嬰兒可辨識世界上任一語言的150種聲音的區別。嬰兒生下來就準備學習任意一門語言。學習的過程從形狀而非聲音開始,嬰兒在學習新詞匯時會看口型,并慢慢形成他們自己的口型。僅一個簡單單詞就需要70多塊不同肌肉以一種精密的順序工作。他們開始牙牙學語時,孩子模仿成人對話,語調以及饒舌,沒有意義的單詞交換。
一對聾啞夫妻的兩歲龍鳳胎,他們的交流不是說話,而是手勢交流,因為他們并不用掌握很好的談話技能。
這恰恰能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機會。
父親說:孩子很小的時候,和他們交流看起來是對牛彈琴,得不到回應,幾個月后,他們會輕拍我并回憶,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前告訴他們的事。
科學家發現嬰兒理解的詞是表達的三倍。這對雙胞胎印證了這點。一旦他們學會了手語,就能清晰向我重述。
像任何學說話的孩子,他們組織語言前,是充分觀察,復制并用手勢交流。
兩歲后
大多數嬰兒在開口說話前,已經學會了溝通,具有高度的理解能力。一旦詞匯開始形成句子,嬰兒的生活就永遠地改變了。他們的個性開始展現,視野開始開闊,他們開始了我們一樣的生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