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叔說紅樓夢》第155期
在《紅樓夢》第一回,作者曹雪芹一直拿甄士隱和賈雨村做對比,
他這么寫的用意是什么呢?
在我看來,曹雪芹想借助這兩個人,表達人生的三重境界。
這三重境界分別是什么呢?
1、第一重境界:看真是真,看假是假
在曹雪芹的筆下,甄士隱代表“真”,賈雨村代表“假”。
原來的甄士隱,有嬌妻封氏一枚,情性賢淑,深明禮義。
甄士隱家雖算不上豪門,但在當地還是被推為望族了。
甄士隱稟性恬淡,對功名不怎么感興趣,每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樂在其中。另外,他還有一個生得粉裝玉琢的女兒英蓮。
可以說,那時的甄士隱,過得真很幸福,活出了真實的自己。
而那時的賈雨村,則是苦逼的窮屌絲一枚,家里只剩他一個。
為了重整家業,賈雨村一心考取功名。然而,囊中羞澀的他,雖然每日賣字作文為生,但是根本賺不夠去京都考科舉的路費。
那時的賈雨村,假想自己是“玉在櫝中求善價,釵于奩內待時飛”,假想自己是“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可見當時的他,得了假想癥。
不僅如此,因為窮,賈雨村注定單身著。
他雖長得腰圓背厚,面闊口方,更兼劍眉星眼,直鼻權腮,但就是沒女子看得上。
當時甄家的丫環嬌杏多看了賈雨村幾眼,他便開始意淫,假想對方對自己有意。
從甄士隱和賈雨村的身上,你可以看真是真,看假是假。
2、第二重境界:看真不是真,看假不是假
然而,正如曹雪芹所說的“假作真時真亦假”,
真和假并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甚至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后來,甄士隱和賈雨村的命運,都發生了巨變。
甄士隱因此開始看真不是真,賈雨村因此開始看假不是假。
甄士隱一片真心待人,給了賈雨村五十兩銀子,讓他有了上京考取功名的路費。
然而,甄士隱的真心待人卻沒換來好的結局。
之后,他的女兒在元宵之夜被拐子抱走,沒過多久住所更是意外被燒成灰燼。
為此,甄士隱被迫搬到田莊上去住,又被盜賊鬧得無法安寧,之后只能和妻子一起去投靠岳丈封肅。
沒想到封肅是個小人,算計完了女婿的錢財之后,開始各種嫌棄。
遇人不淑的甄士隱,作為暮年之人,貧病交攻,凄涼不已,這叫他如何看真是真呢?
而賈雨村則開始走上了光明大道,他考取了功名,成為了知府。
為了能長久在官場立足,賈雨村時刻記著“護官符”,為了自身的利益,他不惜錯判馮淵一案,把甄士隱的女兒英蓮,當作禮物送給薛蟠。
這時的賈雨村,看官場的假不是假。
3、第三重境界:看真是真,看假是假
第三重境界的“看真是真,看假是假”,和第一重境界的“看真是真,看假是假”不一樣。
第三重境界,是在經歷了真真假假的風雨洗禮后,領悟出的人生之歌。
這時的甄士隱,他的人生之歌是《好了歌》。
他看清了人生的真相,不再執著于功名、金銀、嬌妻和子孫這些紅塵事,于是跟著跛足道人飄飄而去。
這時的甄士隱,看真是真,活出了最高層次的真我。
而賈雨村對人生的覺悟,比甄士隱要慢得多。
最后他的人生之歌成了《飛鳥各投林》,金陵賈家大難臨頭的時候,賈雨村這只只會自保的飛鳥,飛得比誰都快。
然而,假仁假義、作惡多端的他,最終也是難逃一劫。
這時的賈雨村,看假是假,他明白了自己死于“假”。
綜上所述,甄士隱和賈雨村都經歷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曹雪芹通過寫他們兩個的“真”、“假”對比,來警示世人:
曾經你看真是真,看假是假;
但是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你會發現自己以為的真,不再是真,自己以為的假,不再是假;
這是人生的必經過程,在經歷過這段痛苦的掙扎后,
涅槃重生的你,會進入人生的第三重境界:“看真是真,看假是假”,
這個時候的你,已經不再活在人生的第一重境界,
看到的真,是真我,是人生的真相,
這不正是你所追求的嗎?
對于甄士隱、賈雨村和《紅樓夢》,你的看法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