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i may have looked like a california girl,but in my heart i've discovered that i really am an Abey Munt girl.”
也許現(xiàn)在我看起來還是像一個加利福尼亞女孩,但是我發(fā)現(xiàn)我內(nèi)心卻實在是一個修道院女孩。
《野孩子》,又名《千金轉(zhuǎn)校記》,是2008年美國環(huán)球影片公司出品的一部不錯的青春片。電影講述了被寵壞的洛杉磯“公主”——poppy,因為無法無天的惡作劇惹惱了父親被送到了以整潔嚴明而出名的英國寄宿學校的故事。這部電影在編劇上并不出彩,雖然拍攝手法連貫自如,演員青春靚麗,也掩蓋不了劇情的俗套,即使這樣,這部電影依然讓人看得酣暢淋漓。
王安石有一句詩“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從啼哭嬰孩到年老蒼蒼,我們在這紛繁世界艱難行走不過是想找一處安心之地當做故鄉(xiāng),這個地方也許是某個遠方也許是某人的肩膀,也許只是我們自己的胸膛。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
接下來我們回到電影來談?wù)剬ふ摇S捌?6歲之前的poppy是一個十足的California girl,她天性并不壞,只是迷失在了所謂的友情愛情和燈紅酒綠之間罷了,那時poppy的生活看起來很豐富多彩,各種party各種“朋友”,我們很多人和poppy一樣,在這樣的熱鬧中迷失了自我,看似豐富多彩實則內(nèi)心空虛,當世界突然安靜下來,你感到的是充實還是慌張,是寧靜還是害怕?后來poppy被送去了英國的修道院學校,poppy對這里是拒絕的,可是漸漸地,她在這里找到了自我,這樣的低調(diào)、隱忍、禮節(jié)、優(yōu)雅、制度化才是她,poppy在修道院找到了友情、愛情、去世的母親的影子還有他自己。我想我們生而為人不是來隨波逐流,跟隨大部分人的腳步和別人的看法草草度過此生的,我們都有權(quán)利也應(yīng)該去選擇找到自己合適的并堅持做自己的。
很有趣的一點是在老美的青春片里,我們看不到父母老師很生硬的告訴一個小孩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而是給他們選擇的機會,并且讓他們自己去尋找屬于每個人自己的答案,這在我們這樣從小就被壓抑天性的人看來是多么讓人欣喜若狂,在年輕的時候背負太多教條和眼光未免太沉重,這樣年輕的時候都不能盡情歡歌還要等到什么時候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獸獸/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360原創(chuàng)稿件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