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部電影放出爆好風評。
Sir眼饞了。
威尼斯電影節最大黑馬——
《杰出公民》
爛番茄零差評,86%觀眾想看。
豆瓣還沒有顯示評分,但看過的人全給出一水好評。
自黑起來簡直不是人
10
無形炸裂
沒有擒獲金獅,觀眾早已認定它是無冕之王。
Sir看了一眼簡介,果然有意思。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家,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
一舉成名天下知。
官方欽定他為人民藝術家。
群眾愛戴。
大概就是一個阿根廷的莫言吧。
然而榮歸故里的背后,隱藏著一系列水火不容的沖突——
現實蠶食了記憶中的故鄉,文學創作的眼界逐漸被名利遮蓋,清高的知識分子遭遇民智未開的刁民……
小說家感覺頭都大了。
這種充滿斷裂和反差的設定,Sir最喜歡。
更驚喜的是,這部電影還很另類地,把嚴肅題材玩成了一顆回鄉逗。
這一切,讓Sir想到另一部阿根廷高分電影。
同樣荒誕喜劇,同樣把國家黑得體無完膚——
蠻荒故事
Relatos salvajes
豆瓣8.7,躋身Top250大家族。
巧的是,該片主演之一,就是今年剛剛憑借《杰出公民》拿下威尼斯影帝的奧斯卡·馬丁內茲。
相比內地片名的直白,港臺譯名點得更透——
喪心病狂、抓狂
簡單說,這部電影的每個角色,都是吃多了槍藥、易燃易炸的危險品!
開場在一架飛機上,風平浪靜。
音樂教授搭訕起旁邊的女模特。
看上去很和諧,背地里,導火線已經在悄悄向前燃燒。
隨著話題的深入,兩個人發現他們原來有交集——
模特的前男友加百列,是音樂教授的學生。
我是(畢業論文)評委團的首席,我把他貶得一文不值。
偷聽到對話的前排阿姨轉過來表示,真是天大的猿糞,我就是他的中學老師!
還讓這個教學生涯中最蠢的學生留了級
又一個人站起來說,我是他以前的經理。
你們說的這個神經病
剛才還說說笑笑的幾個人,開始方了。
一問才發現飛機上所有乘客,都在同一個人的交際圈里。
每個人都有兩個共同點——
1、機票都不是花自己錢。
2、都深深傷害過加百列。
我睡了他唯一的朋友
空姐帶來了最壞的消息:你們說的那個人,是乘務長啊……
這時候,大家才發現,導火線已經燃去了大半截。
加百列的心理醫生(曾經對他坐地起價)趕緊拍門求饒了,你的人生杯具不能賴我們啊。
是你的父母毀了你!
這時,一對老夫婦聽到有飛機的聲音越來越近。
不用說你都知道他們是誰了。
Boom!
這個開場也是耿直到沒朋友,核心思想就是——
恨我的人和我恨的人,都陪我一起下地獄吧。
它告訴我們很多人生哲理嗎?
比如,教授批學生的論文要得過且過,不要隨便給人戴綠帽,不要隨便炒魷魚……
當你以為這是在倒敘,接下來要回顧加百列悲慘一生的時候,會發現其實——
并。沒。有。
直接,粗暴,血淋淋。
以千鈞之力,劈向巨石般的現實。
絕望,但又拒絕商量。
這,就是《蠻荒故事》。
整部由6個沒有聯系的小故事組成。
一言不合就下藥。
往別人擋風玻璃上拉屎。
在婚禮上把情敵摔破相。
還有真正的爆破工程師。
導演用幾個故事把阿根廷炸得遍地開花。
這些人都……有毛病嗎?
并沒有。
那為什么像瘋狗一樣,為點小事就撕破臉皮、同歸于盡。
因為這些小事,是把他們壓垮的最后一根稻草。
荒誕背后,《蠻荒故事》要揭露的,是盤踞在社會上方無法平息的一股暴戾之氣。
有人可能已經反應過來了:這不是阿根廷版的《天注定》嗎?
明明是虛構的異國故事,卻能和國內的社會版新聞無縫對接。
捅死官員的女服務生“鄧玉嬌”。
兒子肇事逃逸的“李剛”。
似曾相識的,還有說不上是哪個新聞,但是每天都會上演的身邊事。
無處不在又無處可尋的部門。
你有事要找它,它不見了。
它有事要找你,總是會及時地出現。
而且冷冰冰的,無可辯駁。
對這,你踏馬還能說什么?
如果說《蠻荒故事》的臺面上,是一群困獸的大亂斗。
那么更可怕的,是由6個看似毫不相關的故事,拼出的無形牢籠。
社會的上、下、左、右、前、后,六方全部被它封死。
基層議員黑白通吃。
貧富階層極端對立。
有錢就可以買通的司法系統。
諷刺的是,與“自由社會”相比,監獄格外美好。
你進過監獄?
蹲過一段時間
說實話,監獄生活其實不賴
我覺得監獄里更自由
這兒簡直不是人待的
現實中,無處自容的工程師,進了監獄,反而過上其樂融融的生活。
當不受約束的權力巨獸走出籠子,那么,人們只有躲進籠子才能找到安全。
《蠻荒故事》這樣的電影,看過,笑過。
還值得再看,再思考。
因為憤怒和仇恨在銀幕上爆炸,總好過它發生在了現實里,我們還要裝作沒聽到。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想看的,「優酷」上就有。
編輯助理:黑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