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次回家眨眼工夫又過去一個半月了,想想每次回家最激動人心的時候竟然是啟程后,路途上那一段漫長卻充滿驚喜、感動和樂趣的時光。
同一條回家的路,走了無數回,但沿路的風景每次呈現給我的都不一樣。出發早,能看到薄霧環繞的群山,似人間仙境,遇上好天氣,還能看到日出,看著嬌羞的太陽一點一點爬上山頭。
出發晚也不要緊,天清氣朗,視野開闊,可以極目遠視,看層層疊疊的群山被各色野花、植被覆蓋,想象著濃密樹林中正上演著一幕幕食物鏈的故事。
在這條路上,我第一次體驗到了“騰云駕霧”;第一次身處1500多米高的山頭,感受“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震撼與豪邁;第一次深夜坐車在山間穿行,回味那種緊張、激動的情緒,如叢林探險,時而想象著前路會不會突然出現各種妖魔鬼怪。
也感受著沿路城市的日新月異,看路邊人家的日常生活,賞平原地區一大片一大片綠油油的麥田、金燦燦的麥浪、黃亮亮的油菜花。
當然,不僅僅因為這一路帶來的視覺享受,還因為我喜歡乘車,尤其是火車。
每次雖可以從工作地乘坐大巴回家,免去多次轉車的麻煩,但我仍然堅持轉兩次車到市區,然后再坐火車回家。記得小時候第一次乘坐火車時,內心抑制不住的驚奇、開心是無法用言辭形容的。
坐火車沒有靠窗的位置可不行,首先得占據一個靠窗的地兒,然后扒在窗戶旁看窗外的風景,這一愛好至今未變,也永遠不會變。
火車飛馳,窗外的景物似快進的電影畫面,雖無物常駐,但風景永遠是新鮮的。這個時候,窗外掠過什么樣的風景已不重要,景物飛快的流動,帶動著思緒的流動,兩者融為一片。
自己仿佛乘坐的是時光機器,又仿佛在夢境里,可以回到許多似乎早已遺忘的時光中,再次品嘗那時的快樂或憂傷,但無論是什么滋味,都是讓人覺得幸福的體驗。
所以,大多數時候我并不認為上班地離家遠點是件壞事,哈哈,這話也只能偷偷的講,若是讓天天掛念自己的爸媽、妹妹知道,豈不讓他們傷心,興許還會罵我沒良心。
我也不覺得每次回家花上整整七、八個小時的時間,是多么的無聊和疲憊,雖偶有抱怨,但也只是嘴上說說,內心仍是歡喜的。
況且每每回家,雖有一百多公里的盤山公路,讓人提心吊膽,但想想臨走時同事的關心、囑咐,家人的擔憂、記掛,感動、幸福無以言表。
想到去年年休外出游玩,本打算坐火車,可是想想屈指可數的幾天假期,不得不換乘更快的交通工具,出發前是抱著手機不停查詢目的地有哪些名勝古跡、該怎樣乘車、住哪里、吃什么……
做足了準備工作,連老爸都感嘆:你學習、工作要是有這個勁頭,不愁干不好事。去了才知道,很多時候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發現有些準備工作白做了,又心里不舒坦,還得埋怨自己考慮不周全,如此身心都受累,都還未玩盡興,行程就這樣結束了,說的是旅游放松,倒成了花錢買罪受。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當下,出門旅行過分講究效率和舒適,也許是迫不得已,工作壓力大,生活太累,難得假期放松身體,然而假期太短,恨不得把旅程縮減為零,如此,也不過是把“旅行”當成自己繁忙事務中的一項罷了。
到了目的地,手捧地圖或是手機搜索,按圖索驥,專找一些標注多少個A的景區,然后,在某某山頂、某某大樹下、某某橋上……咔擦幾下,留下“到此一游”的證據,便心滿意足,覺得自己算是游覽完這一景點。
社會發展太快,快到我們似乎沒有時間駐足看看身旁的風景、窗外的景物,快到我們似乎只求結果,藐視過程。結果固然重要,但,一切意義都寓于過程之中,最美的風景也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