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東西,比看得見的東西更有價值

“局”的兩個概念:

明局:就是你一眼看上去的那樣一個態勢,那樣一種關系。

暗局:在這些明擺著的格局背后,或者反過來,我們看反轉片,像看膠片的底片,白的變成了黑的,黑的變成了白的,你看到的好像是另外一幅畫,實際上它是同一幅畫,只不過是顏色反轉了




埃舍爾的畫,一眼看上去是一群白色的鳥從左往右飛,但你仔細再看的話,還是這一幅畫,但是我們看到的是一群黑色的鳥,從右往左飛。

我們把一眼看到的那個東西叫明局,仔細再看的時候,看到的圖景叫做暗局。



聯邦快遞的Logo一眼看上去很平常,無非就是FEDEX那幾個字母,但是這個Logo據說是商業史上最貴的Logo之一,設計費是五百萬美元,原因是在E和X之間,有一個白色的箭頭。聯邦快遞在香港叫捷運,這個箭頭就象征著它的運輸速度像箭頭一樣飛速。



下跳棋的時候,菜鳥級的棋手想到的就是,我挪動這顆棋子我能達到什么目的;非菜鳥級的棋手,他看到的是你沒有看到的機會和危機。菜鳥都愛悔棋,通常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明局沒看到暗局。

朱元璋和張士誠,差別就在于,前者是既看到了明局,又看到了暗局,而且,暗局比明局更重要。

格局與競爭:

在常識層面上的創業,是不可能有什么結果的,一定是發現了一個秘密,就是別人沒看到的時候你真真切切看到了一個價值主張,一個賣點,才有可能成功。競爭優勢就是在信息不充分共享的情況下,你依據大白于天下的信息,你是不可能有什么優勢的。

從概率上說,有格局的人的成功概率高于別人。在明局之外看到暗局的那些人。他考慮收益的時候,既考慮到顯性收益,也考慮到隱性收益;他考慮成本的時候,既考慮到顯性成本,也考慮到隱性成本。

沒格局的人正好相反,表面上一個事情他付出的成本好像很低,其實,他付出的隱性成本是他自己完全沒意識到的,有可能是很大很大的。

例子:買單

有些人在飯桌上特別不愛買單,因為買單就意味著某種痛感,你的成本很高,好像沒什么收益。所以他們在點菜的時候特別不積極,真正到買單的時候找借口開溜,裝作去上廁所、打電話。

從他的角度上,他成本最低最小,成本是零,但是他不知道他付出的隱性成本其實是很大的。這其實是在告訴別人:我是一個小氣的人、我是一個不值得合作的人。我在跟你合作的時候,我是不可能有多大的付出的,我首先想到的是我能得到什么,如果一個東西,眼下我得不到什么利益的話,我絕不去付出這個成本。

窮人思維:

“如果你不按你想的去生活,那么終有一天,你就只能按你生活的方式去想。”

當你在跟別人打交道的時候,總是選擇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你就會讓自己的心態變得非常的拮據,你的思維逐漸地就變成一種存量思維,而不是一種增量思維,有大量的機會,你在根本沒有看到它的時候你已經失去了。

窮人思維有幾個特點:

希望付出馬上有回報,不能馬上有回報的事情絕不干;

當一個機會出現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它的風險,而不是收益;

一旦你選擇了這樣一種思維方式,大量的機會和財富都跟你已經絕緣了。這是一個我們自己沒有意識到的隱性成本。

有格局,不僅關注存量,而且關注增量;不僅關注看得見的事情,而且要關注看不見的事情。

內部性和外部性:

任何一件物品,任何一件事情,除了它顯而易見的,我們有意為之的這種利益和功能之外,它還有別的功能。

例子:手機的作用

手機是用來打電話的。但現在的手機早已超越了打電話的這個功能。通話的這個功能,在整體當中占的份額越來越小。它可以當照相機、手電筒……甚至有時候可以防身用。當年諾基亞有一個廣告說,當遇到歹徒襲擊的時候,先用諾基亞手機砸昏他,然后再用諾基亞手機報警,它的意思是說,諾基亞的手機很結實。

一件事情,它有意為之的功能之外的東西越多,它的隱性價值越大。

當我們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我們總是用顯而易見的這個價值標準來衡量它,我們做出來的事情,往往外部性價值是很低的;無意間做的事情,無心插柳的事情,過后你才發現,這其實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

例子:東床快婿

當年有一個名門望族要給自己的女兒挑女婿,有人跟他推薦,說王家的孩子們很有出息,個個都很有才華很有風度,將來一定會大有出息, 到了挑選那一天,王家的孩子們一個個打扮得衣著光鮮,客人來的時候彬彬有禮,都顯示出很有文化很有實力的樣子。那個人看了一圈,發現只有一個人,躺在屋子東邊一個床上,還光著膀子,在那兒看書,好像對這件事不太關心。挑女婿的這個人就選中了他。而他就是大書法家王羲之。

他憑直覺發現這是一個有格局的人,他是一個比較關注內部性而不關注外部性的人,是一個不刻意的人。這是一個知道出色的女婿首先是一個出色的人,而一個出色的人是不那么關心如何在別人眼里頭顯得是一個好女婿的人。

暗局比明局更重要: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你要找到你的寶藏,你要明白一件事情,看不見的東西,要遠遠比看得見的東西更有價值,只有這樣你才能找著自己的寶藏。

《道德經》:有無相乘,虛實相生。

在老子看來,看不見的東西比看得見的東西更重要。

例子:碗和房子

做一個碗,做碗的人做的是碗的壁;我們蓋房子,其實也是壘那個磚墻;但我們要用的不是看得見的容器壁,也不是房子的那個磚墻,而是容器里的那個空間,那個看不見的、無形的東西。房子也是這樣,我們壘磚墻,最終要用的,是磚墻之間的那個空間。

看不見的東西,要比看得見的東西更重要;只有對看不見的東西有敏感的人,才是真正有格局的人。如果一個人,他的目光所及都是看得見的東西,那么這個人就是一個小格局的人,就是一個小氣的人,或者說是一個成不了大器的人。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