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白云蘭子陪伴你的第376天
每天單位、醫院穿梭,真心話,確認有點累,但隨時看到康復期老媽的變化,卻格外開心。
選擇現在痛,還是以后更痛?
手術后的第一天,全身插滿管子的老媽筆直躺著,一會說手臂疼,一會說腿疼,沒有哪里舒服的。整夜沒合眼的姐姐不時捏老媽的頭、手臂,不時稍微挪動一下老媽的腿,而10多個小時沒怎么動過的老媽卻情緒低落,一直叫嚷著“疼,難受,不舒服?!?/p>
筆直躺著,誰都受不了,何況70歲的老人家。我們隨時給老媽按摩,但對老媽的不適卻緩解不多。
好不容易熬到了術后第二天,主任查房的時間?!澳銈冊趺锤愕模∪诉€插著管子,趕緊拔掉;病人要多鍛煉,要不康復期會很麻煩?!甭犞髦吾t生生氣地說完,我趕緊詢問如何幫老媽做鍛煉。
“用進廢退,明白嗎?沒病沒痛的人成天這樣躺著,都生病,何況老人家呢,趕緊讓她坐起來,學習一下站,最好明天能自己走路。”醫生說得真輕松,剛做完手術呀。
看到我懷疑的神情,醫生緩了緩語氣:“你們關心老人家,心情可以理解,但行動要改變。這個時候,你們讓老人家在這躺著一動不動,就是對她最大的殘忍。現在是會疼,但這是最好的康復時刻,再晚一點,膝蓋不能彎曲了,還要二次手術呢,你們衡量一下,選擇現在痛,還是今后更痛,想明白了,就趕緊開始鍛煉了?!?/p>
老媽與我們目視了一小會,因昏睡時間長而迷糊的雙眼睜大了一點,她向我招招手:“把扶手給我,我先動動手臂?!?/p>
選擇,自己走路?還是借助輪椅行走?
心動很容易,行動卻非常困難。老媽恢復正常行走是大家的心愿,但真正狠心提醒老媽鍛煉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大考驗。
看著老媽沒移動兩下子,就不斷重復痛、頭暈、沒力氣。大家也非常頭疼。心疼、焦慮、擔心全部涌上來,怎么辦呢?任由老媽一小時自愿拉兩下手臂,根本達不到任何鍛煉效果。
家里點子多的我,此刻充分發動小宇宙,秒速辦法來了。
老媽24小時需要家人陪護。誰在誰負責督促老媽運動,至于運動的動作,so eazy.動作我來編排。
第一次鍛煉任務:手臂伸舉20下;左側翻、右側翻各10分鐘;左右勾繃腳20下。休息30分鐘,再次循環。
第二次鍛煉任務:重復上次任務完整兩次,再繼續增加任務:床上坐10分鐘;在護工、家人幫助下身體移動到床邊,嘗試彎曲膝蓋,兩個腳板接觸地板5分鐘;助走器幫助下站立5分鐘。
第三次任務;重復前兩次任務完整兩次,繼續增加任務:家人在旁邊協助,助走器幫助下嘗試走路10分鐘;床上坐10分鐘,再堅持走10分鐘。
第四次任務:重復前三次任務完整兩次,繼續增加任務:沒有人協助,老媽靠雙臂力量,扶著助走器站立,堅持走路20分鐘。
除了強壓任務,當然少不了做心理輔導,見縫插針,我會做老媽思想工作。同時,我常用的一個招數是,讓老媽回答問題:冒著這么大風險做手術,是為了啥?你的夢想不是“三直”,腰直背直腿直嗎?眼看夢想要實現了,怎么你不伸手去拿呢?
溫柔做工作、硬著頭皮批評;一個人勸、多人附和;獎勵、扣罰機制也來了,幾乎所有辦法我們都用齊了。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我都會問老媽一個相同的問題:你選擇,愿意自己走路還是愿意一輩子離不開輪椅。
終于,清晰見到了驚人效果。
如沒有親眼所見,誰都不敢相信,在老媽堅持下,在我們狠心監督下,老媽確實會下地自己走路了。一位70歲老人家,在剛做完手術不到四天的時間,能在助走器幫助下,慢慢走起來,太不可思議了。
當初批評我們的主治醫師,也驚呆了。原來道理很簡單:只要自己想改變,沒有什么能阻擋你的腳步。
看著咬著牙堅持走路的老媽,我們淚眼朦朧。身體疼,是肯定的。但如果明知道肉體的疼痛是必須的,我們都寧愿殘忍一點,讓疼痛來得早些、猛烈些吧。因為當一切疼痛過后,剩下的就是疼痛過后的愉悅、舒暢、自信和自豪感。
最后宣布一個好消息:今天,老媽自己放開助步器,慢慢嘗試走樓梯了。老媽,加油。
身邊有一位滿滿能量的勵志老媽,我們誰敢說自己辛苦呢!連70歲的老人家都努力朝著夢想艱難邁進,心懷夢想的我們還有什么可猶豫?
有詩有夢有遠方的我們,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