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從小到大一直在用。聽課筆記、會議記錄、手賬、記賬本等,包括隨手寫下的靈感都是筆記的范疇。但我們真的會用筆記嗎?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做了很多筆記丟在角落里,偶爾翻開發現,“咦,我曾經還學過這個呢”。
● ?記了筆記卻不能迅速的找到重點
● ?記了筆記卻不能發揮它的作用
● ?記了筆記卻忘記了筆記的內容
因為有這些種種的困惑,所以我開啟了筆記術的主題閱讀。
作為筆記術主題閱讀的第二本《高效人士用超級筆記術》,果然很貼合主題。整本書分為三個部分:
● ?整合筆記,介紹一些會用到的符號
● ?創意筆記,6種筆記術教你創意滾滾來
● ?傳達筆記,3種筆記形式讓你的筆記從“告知”到“傳達”
三種筆記術從表面上適合工作場合,甚至是更適合需要創意的工作人,如廣告、策劃、作家等。但細細品來,其中的很多方法也很適合生活中的場景。比如我在拆書幫線下分享的片段。
片段中列舉的例子是產品制作,也就是廣告人士用的方法。但在分享中我以參加去年拆書幫年會上假面舞會的裝扮為例,按照書中的步驟畫了這個圖。
第一步,在左邊的三角形里寫上與題目有關的信息,就是“拆書幫假面舞會”上可以發生、體驗的事,可以穿旗袍漢服,可以打扮成海盜超人等;
第二步,是在右邊的三角形里寫下目標對象喜歡的東西。那這里很明顯是我嘛,我家里有漢服和服,我喜歡阿貍狗狗等;
第三步,就是把左邊和右邊的詞語組合聯系起來,大開腦洞。比如我寫下的有王健林穿旗袍、多肉劫匪、阿貍兔耳朵。
我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創意不是從0開始創造某樣東西,而是需要通過某些組合而成為的新的東西。”其實生活中的創意很多,家庭聚會方式,假面舞會裝扮,企業文化活動等等,如果不想一成不變,就需要好點子。
大部分小伙伴在這種情況一般采取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抓破腦袋冥思苦想,第二種是四處求教廣泛搜索。但自己閉門造車容易受到思維定式的限制,都是圍繞著自己生活工作的習慣,新點子?很難。求教和搜索不錯,但是耗時耗力,而且得到的答案還是會經過自己的大腦過濾篩選一遍,也還是容易受到限制,新點子?還是很難。
但書中的這個白色三角備忘錄的“公式”讓組合變得更容易。通過現場短短20分鐘的拆解,最后現場還有一位小伙伴完成了自己高中聚會方式的創意成果,大家紛紛表示這個方法可行有效。
這本書的第二個特點就是,看完了之后不自覺的就會在自己的筆記里加上各種符號,比如圖片、對話框等。
以前畫手繪思維導圖,每次都會為中心圖煞費腦筋。畢竟其他的小圖可以用簡單的五角星、旗子來代替,即使畫圖也很小很抽象。但是中心圖不一樣,它必須大、醒目,最好還和主題貼近,所以比較難下筆。但是這次拿到了紙,腦海里立馬浮現出了圖中的這個畫面,一個人拿著一支筆,寥寥數筆就完成了這幅比較滿意的作品。讀書果然是潛移默化的改變啊!
對話框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種方式,比如圖中在兩處使用了對話框。尤其是左上角,用彩鉛涂色更顯眼。下次再翻看時,相信絕不會錯過的。
總體感覺,《高效人士用超級筆記術》是一本不錯的介紹筆記術的書籍,但是看過之后回看這張思維導圖即可,畢竟書中的舉例還多是以廣告創意人的角度,參考性不大。如果對思維導圖的內容或本書內容有任何疑問的,可回復或私信我,我將盡我所能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