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真準,說降溫就降溫,雖然太陽還肯露面,可是那呼呼的北風,嚇得我伸不出手來。
圍上圍巾,戴上手套,把自己裹得像個粽子一樣出了門,回鄉下老家。
今天回去的最大動力是媽媽昨晚在電話里說,今天做糖。
哎呀!好多年不做了呢!似乎又聞到了那香香甜甜的味道,過年的味道!
記憶也便在那甜蜜蜜的味覺里蔓延開來……
小時候媽媽每年臘月里都要做糖的,有花生糖和芝麻糖兩種。
進了臘月,媽媽就會拿著鋁鍋去打上幾斤粘稠稠,金黃色的糖絲,稱上幾斤綿白糖。
外婆早把花生米剝好,炒熟,去皮。待用。黑芝麻也是外婆自己種的,種的時候,外婆就會念叨,種些芝麻好做糖。
芝麻也要炒熟了,這可是個重要的流程,一般都由媽媽親自上鍋炒,因為一個不留神芝麻就會焦了,那做出來的糖就是苦的。
當然,還要炸上一響炒米和在里面,外婆說,這樣搭配起來做出的糖又酥又脆,口感超爆!嘿嘿!最后一句話是我說的。
我回到家的時候,媽媽已經準備好了所有材料,就等我回來開鍋。是在那種燒柴火的土灶上操作哦!
像小時候一樣,媽媽掌鍋,把油,糖絲,白糖倒入大大的鐵鍋內,然后用鏟子不停的攪動。
外婆負責燒火,開始要大火,等糖絲燒開后再轉小火,這個對柴火的控制要得心應手,外婆常年燒火,這個任務非她莫屬啊!
我呢?我的工作是至關重要的哦!我負責監督,主要是負責糖絲熬的熟度。
我舀上一碗涼水放在灶邊,手里拿著一雙筷子,等鍋里的糖絲熬熟了,我就用筷子挑一挑,看看能不能拉出長長的粘絲。
有了粘絲,便把它挑到涼水里冷卻一下,拿出來咬一下,如果軟軟的,而且粘在牙齒上。那還要繼續熬,如果脆脆的,不粘牙,就可以了。
停了火,把花生,炒米倒進去拌勻,就變成了一個大糖球了。當然,還可以準備一些橘子皮切碎了和在里面,會更香。
然后,就到了爸爸的工序了。把大糖球捧到準備好的桌子上,壓扁,這可是個力氣活,非爸爸莫屬。
壓好了,就要切成條,再切成薄片。爸爸媽媽一起切,我負責把糖晾到篩子里。
掉下來的碎糖就塞到嘴里,再塞一塊在外婆嘴里,外婆立刻笑得滿臉的褶皺。
褶皺里都是甜蜜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