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節課是第二單元《我們自己》的起始課,這一課中學生將有目的的觀察身體外在的整體結構,并嘗試觀察內部看不到的肌肉骨骼以及內部臟器等。并將運用之前觀察動植物時掌握的整體與部分相結合的觀察方法,了解身體的基本的內外結構。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科學概念目標
1.我們的身體基本結構分為頭、頸、軀干和四肢,身體外形具有左右對稱的特點。
2.身體內部還有很多我們看不到的結構,如骨骼、肌肉、心臟等。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觀察并描述身體的外部結構。
2.能夠用摸、聽等方法探知身體的內部的情況。
科學態度目標
1.能夠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開展觀察活動,以證實自己的觀察結果。
2.能夠如實描述自己的觀察結果。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能夠發現人們身體結構相似,但相貌等方面總會有些不同。
反思:1.部分學生知道或者聽過人身體有皮膚,肌肉和骨骼。但是大部分學生是不清楚或者知道不全的。
2.關于對稱,二年級的學生在數學課上已經有一定了解,所以“人身體外形左右對稱”這個科學概念目標比較容易達成。但是“軀干”和“頸”“四肢”這3個科學詞匯學生比較陌生。不太能熟練使用。
3.學生對于“觀察”掌握已經比較熟練了,用耳朵聽內臟聲音的活動學生會興趣很高。但還不會使用聽診器。
考慮到以上情況,在教學“身體有哪些部分”這個環節,除了先讓學生觀察,猜測可能分成幾個部分;再出示科學詞匯,最后用我指你說的形式鍛煉學生對科學詞匯的使用。
在教學身體內部有什么時,為了讓學生了解皮膚,骨骼和肌肉。我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手勢來感受:用手指輕觸臉頰/手臂/腹部等感受皮膚;用手指輕壓手肘關節/膝蓋關節/額頭等感受骨骼;用拇指和食指輕掐大腿和手臂感受肌肉。最后PPT出示三者的示意圖進行強調。
最后再指導學生使用聽診器初步了解身體內臟。
在課后對學生進行了口頭檢測,“左右對稱,軀干,皮膚,肌肉,內臟”這些詞匯學生掌握比較牢固。